前 言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始于1993年,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后,迎来快速发展。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于核心人才的争夺愈加白热化,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常用且有效的人才管理工具。
2024年,A股有100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81.0%的公司在上市前实施了股权激励,比2023年提高4.6%。
截至2024年底,A股累计有3,07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占当年A股上市公司总量的57.0%。股权激励已经从企业发展的“奢侈品”转变为“必备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登记在册企业达6,122.6万户,其中上市公司共计5,383家。尽管上市公司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不到万分之一,但作为各行业的领军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上市公司既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股权激励实践具有规范性、成熟性与参考性,为我们深入洞察中国企业股权激励现状提供了重要参考。
和君咨询基于二十多年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与实操经验,重磅推出《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年度实践报告(2025)》。
本报告数据源自Choice数据库,通过分析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市场5,383家公司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战略配售实施情况,从激励方式、公告与公司数量、板块分布、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市值分布、所有制分布、关键要素等维度,为读者呈现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概况,并对其中的内涵与趋势进行深度解读。
一、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2006年,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对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激励计划要素、实施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开启了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系统性探索。此后,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股权激励政策也在持续优化。2019年,科创板首次推出更具灵活性的新型股权激励工具,即第二类限制性股票;2020年,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并引入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同时,科创板和创业板持续优化股权激励规则,在激励对象范围、权益数量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突破。2021年,北交所成立,其股权激励制度主要参考了科创板和创业板,并在激励总量和股份来源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2024年,多项关于深化股权激励应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出台,尤其随着新“国九条”①相关政策的实施与细化,A股股权激励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政策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首期或多期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效能、激发组织活力、提振公司业绩与市值表现的重要方式。
(一)股权激励总览
1.公告数量
从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历史看,2005年至2010年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探索阶段。2005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告数量仅为个位数,自2006年始,每年的公告数量均维持在两位数。
2011年至2021年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爆发阶段。自2011年始,股权激励公告数量开始快速增长,特别是自2016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迎来爆发式增长,并于2021年达到历史峰值,股权激励公告数量达到822个。
然而,2022-2024年,受国内外宏观环境与经济形势影响,A股市场表现不佳,致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动力不足,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进入调整阶段,公告数量自2022年起开始下滑。2024年中国A股市场整体有所回暖,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累计上涨12.7%、9.3%和13.2%,但是市场波动性仍较大,以上证大盘为例,2024年其点位最低触及2,635.1点,最高达到3,674.4点,收盘于3,351.8点。在此市场环境下,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共计推出610个股权激励计划,相比2023年下降约9.0%。
从首期公告的数量来看,2016年是分水岭,2016年以前,A股上市公司首期股权激励的公告数量增长缓慢;2016-2024年,首期股权激励的公告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0.5%,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
从多期公告的数量来看,2022年以前,A股上市公司首期公告数量明显高于多期公告数量;自2022年起,连续3年多期股权激励公告数量超越首期公告数量,多期公告数量占比均突破50%,2022年为52.4%,2023年为54.5%,2024年达到61.5%,表明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已呈常态化。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