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产供链“替代中国”战略评估.pdf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印度就开始酝酿在全球产供链上替代中国的计划。2020年之后,莫迪政府在封禁中国背景的APP、提高关税抵制中国商品、限制中企对印投资、频繁发起对在印中资企业无理打压行动的同时,推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加快“印度制造”。印度在经济上针对中国的这些行为,其背后所暴露出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借助中美战略竞争、美国推动“去中国化”的所谓机会对中国实行“三替代”:即以“印度制造”及“第三方制造”替代“中国制造”、以“印度资本”及“第三方资本”替代“中国资本”、以“美西方+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替代“美西方+中国”的产业合作模式。虽然从近期美西方及印度所发表的一些报告来看,印度在全球产供链“替代中国”战略执行效果不佳,但从印度智能手机、制药等行业的发展结果看,印度在对华替代方面确实取得一些成效。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与我国存在历史恩怨的邻国,是对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战略性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我国不应轻视印度政府配合美西方在全球产供链“替代中国”的野心和决心。即使莫迪政府第三任期要对其对华政策,尤其是对中资企业对印投资政策进行调整,我国政府也不能掉以轻心,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印度的产业发展计划,并提出有效应对方案。
本课题将对印度对华产供链替代战略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客观分析其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对我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一)希望利用中美贸易战推动产供链向印度转移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贸易战。印度政府和智库立即就关注到美国商会报告中关于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和贸易战的连带后果:美国技术和工业部门的企业不仅考虑将企业移出中国,而且也要移出美国。其中许多企业正在考虑将业务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支持美印双边商业关系的“美印战略与伙伴关系论坛”(U.S.-India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um)在2019年4月发布的报告则显示,有200家美国公司计划将其制造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印方认为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发展“印度制造”、替代中国的极好机会。
2019年5月莫迪连任总理之后,提出到2023年印度GDP超过5万亿美元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莫迪政府在国内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压力下进一步采取经济自由化改革措施:一是解决一些结构性、制度性问题,推动土地制度和劳工制度改革,推行国企私有化;二是进一步放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吸引更多外资以扩大就业,特别是企图利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可能受中美贸易战影响重新调整的机会,提供激励措施吸引撤离中国的跨国企业到印度投资设厂。印度与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如苹果、富士康、大众汽车、现代汽车等协商,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免税期等措施,鼓励它们将整个或部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同时,印方认为,中印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一状况扼杀了印度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是印度主要的就业来源,也是莫迪总理“印度制造”计划的关键。²印度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逼迫一些在印中国企业加大对印投资,将手机、太阳能等产业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印度。另外,一些印度智库认为,自“印度制造”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企业对印度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子、纺织、房地产以及初创企业的投资非常活跃,尤其是对印度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产生了与其价值不成比例的影响,这一现象值得警惕。³2019年11月,印度主动退出了RCEP谈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印度不希望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决心。
(二)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进一步激发了印度的战略野心
由于印度不少行业在进口方面对中国存在较深依赖,在中国暴发疫情期间大量工厂停工停产,印度经济受到打击。疫情导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汽车、药品以及部分工业零部件等受到严重冲击,其国内相关产业几乎难以为继。另外,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也受到直接冲击。印度政府本来希望利用这一机会鼓励本国产业发展,或寻求其他供应渠道,并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政策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产业向印度转移,但最后发现难以实现。新冠疫情折射出印度对中国经济的深度依赖及其经济脆弱性,这使得印度中右翼严重不满,要求印度政府采取措施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同时,新冠疫情加剧了印度政策精英固有的战略投机心理。印度政策精英认为,新冠疫情是发展“印度制造”、摆脱对中国经济依赖、取代中国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地位的天赐良机。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次疫情会使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发生重组。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可能不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跨国公司也开始讨论,产能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经济“脱钩”,特别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脱钩”可能会出现,迫使中国更多地集中于国内消费。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全球地缘政治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一些有能力的国家,特别是大国,特别希望能尽量缩短价值链和产业链,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安全的核心产业能够放到自己国内,或者尽力推动本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在本国所能控制或影响的范围内实现全产业链化。印度可能不得不制定一项战略,在进口方面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尤其是原料药依赖。从中国转移供应链也将为印度提供新的外国直接投资机会。疫情之后,发达国家的资本将逃离中国,寻找更安全的目的地,比如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这对印度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秩序可以使印度成为首选的投资目的地。4疫情为印度实施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政策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类似于美国在20世纪40和50年代以及中国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所遇到的那样。印度最需要做的是制定新冠疫情之后的产业政策。5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