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创新药出海模式多元化,利好企业选择当下最优出海方式。一方面,BD仍是主流模式;另一方面,独立进行海外市场商业化与新兴NewCo模式亦为企业带来新的选择。我们认为,NewCo模式的兴起助力实现短期资金需求与后期收益平衡,会更大激发企业出海动力,看好25年新药企业出海预期。
中国新药市场与国际市场加速融合,24年BD交易量历史新高,25年创新药企出海加速可期。1)24年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数量中国在研创新药管线数量全球第二(4804项),仅次于美国(5268项),研发实力提升迅速;2)2024年中国原研新药海外获批13项,再创新高。中国新药与国际市场融合呈现加速趋势;3)全球BD交易数量历史新高,全球创新药市场交易渐趋活跃。①2024年全球授权与合作交易量共860例(+89.8),其中合作交易452例(+197.4%)、授权交易408例(+35.5%),均有明显增长;②合作交易中,跨国类别增至39例(+116.7%)。授权交易中,跨国类别增至134例(+31.4%)。
高景气赛道有望孕育爆款产品,建议关注在相关赛道存在在研临床项目且进度较为领先的标的。1)全球NASH患者基数庞大,治疗药物有限。海思科、歌礼等在研管线进度领先,有望取得先发优势;2)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市场增长潜力大,市场规模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当下外资企业产品研发进度领先国产新药,考虑到竞争格局较宽松与行业长期保持增长可期,我们认为,国产新药仍有突围机会。看好恒瑞、康诺亚等在该赛道临床进度领先的本土企业;3)特异性皮炎患者基数大,市场前景较好;4)靶向CLDN18.2方案或为胃癌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多家国产企业参与该靶点研发,且研发进度不落后于外资企业,相关国产品牌有望取得先发优势,以BD或直接独立出海模式与外资产品同期推进全球商业化。
我们认为,一方面,24年全球新药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中国新药企业BD交易数量较23年实现较大增长,交易金额亦明显提升,TOP MNC认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实力,有更强意愿给予高估值;另一方面,四个高景气度赛道,国产新药整体研发进度可圈可点,研发实力较强的国产药企有望与外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同台竞技。看好25年国产新药研发推进与加速出海预期。
风险提示:出海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国内集采政策风险。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