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在2024年对价格的追求达到了66.56%,为比亚迪在过去四年通过大规模降价实现突破性增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价格一直是中国人购车的首要因素,2024年的价格偏好依然较高,达到66.56%。车企一直通过价格战这一核心突破策略积极挑战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直到2021年至2024年,比亚连续三次展开生死价格战,中国车企才真正实现了突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从2020年的40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00万辆,增长了10倍,这一成就在过去的百年里都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首次。与此同时,比亚迪和其他中国车企如利、奇瑞、长安和长城汽车迅速颠覆了由外国车企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传统格局: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从2020年的33%上升到2024年的60%。
比亚迪快速崛起主要归因于这三轮以技术内容为主的价格战:2021年启动(比亚迪没有统一命名这次价格战,所以我们称之为启动”)、2023年冠军和2024年荣誉,以及其独立于主流由国际供应商巨头主导的供应基地模型的垂直整合模式。
汽车供应链长期以来一直是汽车行业成熟的商业模式,由全球供应商巨头主导。汽车制造商的规模越大,在成本方面对供应商的影响力就越大。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中国市场中不言明地维护着各自的利益,无形中压制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努力尝试融入成熟供应链模式的小型汽车制造商,希望借此壮大自己。幸运的是,过去五年里有两家汽车制造商成功突破了这一传统框架:特斯拉(Tesla)和比亚迪(BYD)。前者迅速将传统的供应链模型转变为基于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新模型:后者通过垂直整合和生死存亡的价格战,迅速强化了自己的垂直供应链体系。无论是特斯拉的独特策略,还是比亚迪的生死存亡战术,这两家公司能够突破传统主流供应链模式的核心原因是它们都得益于中国的供应链网络。
在过去四年左右的时间里,以比亚迪(BYD)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基于垂直整合和国内供应链优化而发起的大规模价格战,有效地满足了中国购车者对价格的强烈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主动发起价格战仍将是车企争夺中国客户的核心策略之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