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外国旅客在华支付体验实证研究》报告,系统评估了外国旅客在华支付的现状和体验。该研究通过对来自103个国家的714名外国旅客的广泛调研,详细分析了支付模式、支付偏好、支付体验改善感知等维度。数据显示,84.79%的受访者使用移动支付,其中支付宝用户达到69.15%;在有来华经历的外国旅客中,86.08%的人感受到在华支付愈加便捷;98.18%的受访旅客愿意向他人推荐中国行——表明
中国在支付便利化等方面的举措显著改善外国旅客的来华体验。
研究报告针对曾有部分外国旅客在华支付不便的现象,提出“习惯落差”的概念:当前,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这意味着在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时,大多数国家的国民仍习惯使用现金或银行卡支付。部分外国来华旅客未能及时接受和适应移动支付,加之其他支付方式能够使用的场景又相对减少,这样的“习惯落差”造成支付不便。
报告发布后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媒体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¹、光明网²、中国新闻网³、《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7月9日的发布会上引用了该研究的数据,“86%有过来华旅游经历的外国游客认为支付更便捷了”5。
为深入了解外国旅客在华支付体验的最新动态,北外丝绸之路研究院课题组于10月31日—12月1日在北京、上海、西安进一步开展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2077份(北京1506份、上海471份、西安100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中国免签“朋友圈”继续扩容
2024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持续优化签证政策,免签“朋友圈”继续扩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外籍人员来华,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免签国家数量大幅增加
自2024年7月至11月底,中国政府先后四次出台政策,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韩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25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此外,中方决定同步优化入境政策,将交流访问纳入免签事由,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15日延长至30日。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25国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2.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
截至2024年12月1日,中国所有对外开放口岸对世界各国人员实施2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位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个对外开放口岸,对54个国家人员实施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