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必要条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度依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2015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连续对强化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以来,中国陆续落地实施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药品专利保护期补偿制度,强化了药品集中采购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制度、措施及时回应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效维护了创新药、仿制药生产企业的有序竞争关系,降低了药品研发与产业创新成本,增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据统计,2023年中国全行业新药研发管线位居世界第二位,多家制药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化学和生物实体(entity)数量增长迅速,2018-2022年区间录得实体数量50个。近两年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主体提交的化学药专利(化合物专利)申请数量已经与美欧相近,生物药专利(肽和疫苗专利)申请数量虽仍较传统医药强国有较大差距,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新药上市申请以及审批方面,中国近五年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23年上市申请数量达到125件,创历史新高。
知识产权保护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一款创新药上市,大致要完成近万种分子筛选、耗费十年左右时间和十亿美元资金。专利到期或者仿制药上市,创新药价格将会有80%以上的降幅。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将会给产业内的投资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为完善、创新日趋活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国应当根据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不断完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工作机制,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
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