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2024年,我国新型电池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锂电池领域,高镍三元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电池能量密度得到有效提升。宁德时代发布“天行”物流商用电池,能够有效缓解新能源商用车补能慢、综合成本高以及运输里程短等核心问题。其中,天行物流超充版电池可以实现4C超充,12分钟补能60%SOC,350km超长续航。天行物流长续航版电池可实现500km超长续航,能量密度达200Wh/kg。前沿领域固态电池研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企业已进入小试或中试阶段,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有望在未来改变电池技术格局。此外,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研究也在加速推进。
展望2025年,技术创新将继续成为新型电池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预计将有更多企业加快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固态电池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和飞行器、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特定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同时,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若能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在低速电动车、分布式储能等细分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研发实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而部分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风险。
(三)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加强
2024年,新型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上游原材料企业通过产能扩产、技术升级等保障中游电池制造企业原材料供应,中游电池企业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集成商等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在区域布局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区为核心的新型电池产业集群,这些地区集聚了大量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具备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部分地区仍存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产业布局同质化等问题,影响行业整体效率提升。
展望2025年,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协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布局也将更加合理优化。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头部企业将更加注重产业链整合与协同,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在上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将加大力度,同时发展电池材料及电池制造产业,东部地区则侧重于技术研发、高端产品制造和市场应用推广,从而促进新型电池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