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2025年宏观调控政策有望持续加码,在更好助力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一、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货币政策基调谱系包括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宽松等。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连续14年保持“稳健”基调,但在具体表述上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及金融体系运行情况有所侧重,如保持中性、灵活适度、精准有力等,但“稳健”
仍是主基调(表1)。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首次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通过低利率政策、低存款准备金率及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等措施,在短时间内推动经济迅速实现企稳向上。200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决定延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成效,物价水平开始走高,通胀压力抬头。201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正式结束了宽松周期。
本次“适度宽松”表述为历史上第二次出现。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这一表述。这是2011年以来我国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也是历史上货币政策第二次出现“适度宽松”。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将采取更大力度、更大规模的支持性政策。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加之2025年外部风险或明显攀升,亟需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持:另一方面,2024年9月份以来,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加之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期,经济主体普遍对货币政策抱有更高期待。因此,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不仅回应了市场关切,且预期推出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改变当前市场预期偏弱的状况。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