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为中国的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使目前仍然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系统和经济社会脱碳。尽管这一转型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但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挑战,特别是在那些高度依赖煤炭的地区。由于煤炭生产省份之间在就业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潜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转型的影响也将显著不同。为了确保转型的协调性和包容性,这些省级差异应纳入国家规划中加以考虑.
山西省拥有中国超过20%的煤炭储量,雇佣了全国煤炭工人总数的37%,面临着一些最为严峻的转型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提供基于循证研究的见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合作开展了这项研究。本报告以山西省为重点,从省级视角分析了能源转型的社会经济影响。报告采用与上一期报告国家级分析相同的方法,对山西省煤炭开采和煤电行业的就业进行了预测,并识别了关键社会经济挑战。主要发现包括:
●直接就业损失:2025至2030年间,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就业岗位预计将减少32万至33万个,超过2013-2019年供给侧改革期间减少的20万个岗位。到2060年,根据不同的生产和技术情景,煤炭劳动力可能减少96%-98%。
●间接就业损失: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就业乘数较高,每
一个煤炭直接就业岗位带动3.62个间接就业岗位远高于全国108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到2030年,与煤炭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可能损失超过180万至200万个岗位。
·绿色就业增长: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有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其中太阳能行业的就业岗位预计到2060年将增长223%。然而,由于技术进步
带来的效率捉升,山西电力行业的整体就业可能下降10%.
本报告借鉴了中国过去在应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和推动资源型经济多元化方面的经验,为实现省级层面的公正转型捉供了政策建议。在供给侧改革期间,中央政府曾拨款100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用以支持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员工安置和经济调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指导方针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也帮助缓解了改革带来的冲击。同时,像乌海、除州和大同等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也为其他煤炭依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包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等政策。
基于全国不同地区的经验,本报告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级层面捉出了以下建议:
建立国家协调机制:为了更好地支持山西省这样的煤
炭依赖地区,中央政府可以考虑在科学评估的基础
上建立国家协调机制。同时,应制定各省煤炭消费和生产的明确预期,注重区域公平,以推动公平和协调的转型。
●推动经济多元化:煤炭依赖地区可以战略性地吸引和发展替代产业。在选择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地方比较优势和全球可持续性趋势。此外,这些地区可以积极利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机会,构建关联产业链,并通过包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支持
支持企业转型: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应促进企业与学术机构的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并建立共享研究平台。对于国有企业,可以将环境和社会成果纳入评估体系,以帮助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积极创新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缓解转型造成的就业冲击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应优先为受转型影响的工人提供就业服务,包括再就业计划、创业支持和公益岗位。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进一步优化,为从事临时或非正式就业的个人提供灵活的缴费选项,确认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此外,应针对女性等群体制定差异化的补偿措施和就业援助政策,以捉高政策的有效性
●创新资金支持机制: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包容性转型的关键。在煤炭依赖地区,可通过试点转型金融标准及探索混合金融的方式,来撬动更多的私营资本支持包容性转型。尤其是需要在创新金融工具中纳入社会维度的指标,可以激励转型企业主动承担员工安置和培训的成本。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