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欧盟、中国和美国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风险管控并努力加强经济安全。和2如果使用“去风险化”来笼统描述这些政策,则会产生误导。虽然这些政策的出发点相似,但各方所采取的措施、期望的结果以及时间跨度都截然不同。
“去风险化”一词由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于2022年11月首次提出。2023年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发言再次提到“去风险化”,指出欧盟新政出合旨在缓解日益严峻的经济风险,同时提到不断变化的对华关系。⁴冯德莱恩明确表示,尽管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利益”,但有必要对中欧关系进行“重新平街”。5
一段时间以来,欧盟政界已意识到,欧盟整体经济安全和海外运营的欧盟企业越来越容易受到威胁。6然而,两起黑天鹅事件让欧盟更加显著地感受到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促使欧盟委员会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封锁隔离暴露出一些关键问题。由于供应链不稳定,欧洲的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基本医疗用品(包括药品、个人防护设备、检测试剂盒和其他医疗设备)突然无法稳定供应, ⑩这使人们意识到欧盟对某些第三国家过度依赖,引发人们对欧盟长期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安全的疑虑。其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欧洲粮食和安全危机,11,12和欧盟委员会官员一致认为,欧盟再也不能让自己受制于关键资源断供,这促使欧盟加快“去风险化”行动。欧盟已在这方面采取措施,例如,欧盟已出合计划对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链多元化,避免依赖单一来源。14和05
截至目前,欧盟一直在谨慎推动去风险化政策,尽可能减少该政策对欧盟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影响。例如,欧盟目前仍未对依赖程度较高的关键产品和去风险化程度做出定性。和不过,冯德莱恩在2023年3月发言中提到去风险化的某些关键原则,同时就欧盟对华政策做出较之前或更强硬的表态,中国方面对此反应不佳。一名官员对此表示失望,称该讲话歪曲和曲解了中国的政策和立场。另有人警告称,此举或将引发“贸易与意识形态及国家安全捆绑、欧盟内部对立的风险。1
2023年5月(仅两个月后),“去风险化”一词出现在日本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的联合声明中,中国官方媒体对此表示,“去风险化只是变相的脱钩,“所谓的去风险化只是华盛顿为遏制中国编造的另一借口”。然而,这一说法由于忽视事实存在一定误解。事实是,欧盟提出“去风险化”,旨在通过采取更精细措施保障经济安全、加强风险管控并促进供应链多元化,旨在将其与意义更广泛、与美国关系更密切的脱钩政策加以区分。这一说法同时也忽视了另一个事实,即中国似乎也一直在采取风险管控政策,其在形式上比欧盟的去风险化要更加全面,在时间上也比欧盟的去风险化更早提出。或许最为重要的是,这一说法忽视了欧盟被迫考虑推出去风险化相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方市场的不当发展或和其他威胁对欧盟安全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
中国的相关政策的提出源自于建设国内工业产能,主要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民富裕。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国一直采取自上而下的规划性政策,但风险意识水平以及出合的相应产业政策已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大约从2005年开始,中国陆续出合推动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加大自主创新政策力度。为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这些产业政策的范围和目标也在逐步调整,同时中国产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份额目标相继提出。²与产业政策并行的是,中国的五年计划除了与发展相关的内容之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与安全相关的内容,这一主题也在高层的公开发言中得到了呼应。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