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食系统—从食物生产到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等面临巨大的气候变化风险。全球变暖带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以及极端天气,加剧了农业生产的波动性,也对农业生产潜力带来影响(Woetzelet al,2020;李玉娥et al,1997)。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和食物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Niles et al,2017;Vermeulen et al,2012)。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对食物种类和生鲜程度捉出了更多要求,从而也会引起农业生产规模、结构和技术的改变以及食品供应的方式的调整。这些变化都在广泛和深刻地影响食物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由此也推动了这些环节温室气体排放的上升。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农食系统一年产生的温室气体多达160亿吨CO₂e,占全球总温室气体排放的1/3左右(Crippa et al,2021)。
然而,由于农食系统的排放源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单一环节下的排放和其他行业相比并不显著,并且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通常被统计在不同的行业范畴中,导致农食系统的排放无法得到足够重视(Clark et al,2020;Tubielloet al,2021)。由于农食系统生产端和消费端各环节排放相互影响,受制于共同的驱动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收入水平、饮食习惯等,若将控排措施分散在农业、交通、工业等不同部门下实施将不利于形成有效的食物系统减排方案(Niles et al,2017;Rosenzweig etal,2020)。因此,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有必要将农业及食物的生产和消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
农食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还关乎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公平、公共健康等多个可持续发展议题。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改变单一化种植和重度耕作等生产方式可以降低其对生态系统破坏(Benton et al,
2021)。区别于工业化、集约化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直接将消费者与农业生产者合作,不仅可以改善食品安全,也有利于社会公平。低糖、低脂膳食指南的推广,不仅有利于公共健康,也会因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Tilman&Clark,2014;Zanget al,2018)。
为了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远期碳中和目标,本报告以农食系统的视角——围绕食物需求所展开的农业生产、食物加工、包装、运输、零售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对整个系统全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摸底,通过梳理农食系统各环节已有的减排政策、实践和技术,分析其减排潜力,识别实现农食系统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和重点措施,并捉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主要发现:
我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总排放将继续增加
即使采取一定减排措施,我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上升,2060年总排放将比2019年增加30%。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将有所增长,而食物加工、运输、零售、烹饪和垃圾处理等环节,得益于能效水平捉升,排放在达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温室气体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甲烷和氧化亚氮,其排放仍有上升空间。含氟温室气体则在持续增长到2040左右后缓慢下降,二氧化碳排放也在2030年之后开始逐渐下降。
农食系统实现碳中和挑战巨大
基于报告的情景分析显示,在参考情景下,2019年我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为16.46亿吨CO₂e,到2030年增加到
17.89亿吨COze,2060年增加到21.62亿吨COie。在深度减排情景下,我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从2020年开始已经呈逐步下降趋势。到2030年下降到14.08亿吨COze,2060年降至6.51亿吨COe,比参考情景下2060年的排放减少70%,仍不能实现近零排放。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