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其碳排放约占全国的15%,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行业。同时,钢铁产品作为被使用最为广泛的工业原材料之一,其低碳转型对于制造业、建筑业等下游行业的气候目标实现也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不断深化,作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出口国,我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及其对下游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必将成为全球供应链运转和贸易往来中的重点关注和考量因素。在产品层面进行的碳足迹核算和报告,将帮助钢铁及其下游企业掌握产品的碳排放水平,并通过采取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加强上下游协同降碳;而相关方法学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也将为实现碳排放水平的透明和可比,以及为钢铁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贸易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强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支撑,并将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规则体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被视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是提及的主要任务之一,而钢铁是优先聚焦的重点产品之一。目前,国际上关于钢铁产品层面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已经存在一定的共识,世界钢铁协会(World Steel Association)、责任钢铁(ResponsibleSteel)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都已经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中国的钢铁产量占到世界一半以上,要编写具有现实意义的核算方法,就必须深入理解中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实践和行业现状,一方面立足国情做好国际通用方法的本地化工作,同时积极推动相关规则的国际互信,并在相关规则制修订的过程中积极提升中国的贡献度。
为此,落基山研究所深入对比并研究了国际上较为主流的钢铁产品层面碳足迹核算和报告方法,力求在这些方法间寻求最大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报告方法学—基于国际实践》(以下简称《方法学》)。为了验证《方法学》在国内的适用性,落基山研究所与中汽碳数字先后召开“钢铁产品碳核算研讨会”及“中国汽车产业链低碳行动计划研讨会”,与40余名钢铁-汽车产业链专家探讨《方法学》的核算方法及关键指标,并与四家钢企、四家车企开展了针对主要车用钢铁产品的碳核算与数据传输测试工作,论证了依据《方法学》支持低碳钢铁产品采购的可操作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