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专题报告:海上力量发展进入新时代,大洋决战型航母才是海军中坚.pdf

投资要点:
航母是舰载机的主要载体,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舰载机的发展始终依附于航母的发展。二战后,随着蒸汽弹射器、滑跃式甲板和斜角甲板的出现,喷气式战斗机顺利上舰,舰载机从此迎来一波发展高潮。战后美国引领了航母大型化发展,随着航母排水量和甲板、机库尺寸不断增大,舰载作战飞机朝着更快、更重的方向发展,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舰载机机种得到优化,实现一机多能,并出现无人化、隐身化的趋势。目前,各国的海军舰载机仍以第三代战机为主体,新一代装备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美国和中国,未来一段时期三代机与四代机将长期并存。当前舰载机的发展思路是通过整合各种力量,力求以较少的型号覆盖全部任务领域,完成所有作战任务,主战机型维持1~2型的局面。
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和作业要求,相比陆基飞机,规载机的设计性能要求更严苛,舰载机与航母的适配性是机体设计的主要问题。航空母舰平台是舰载机出动作战的基地,舰载机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都是围绕着在航母上起飞和着舰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航母的能力和限制,舰载机的设计是一个在各种限制和矛盾中不断权衡取舍,并实现最优化配置的过程。航母适配性要求体现在几何约束、结构和重量、材料等方面。
美国拥有世界各国中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近年来为了应对大国的长期战略竟争,传统的航母和舰载机联队结构出现新模式,即两栖攻击舰(闪电航母)/舰载机联队结构。舰载机联队是美海军航空兵中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基本战术单位,但是近年来为了应对竞争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海军发展出“分布式作战”概念,原本担任二线任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攻击舰被升级,通过引入F-35B舰载机,使没有航母支援的两栖舰队也能遂行多样化的独立任务。未来在和平时期,以两栖攻击舰为旗舰组建的打击群可以“替补”大型航母执行关键地区的前沿存在部署任务,在战时可组成海上广泛分布的更多轻型灵活的作战单元,大幅提升常规大型航母打击群的规模和能力。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能够研制第四代隐身舰载机。虽然各国基于各自国情对发展航母的态度存在差异,步调或加速,或稳健,或放缓,但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舰艇编队所具备的强大战斗力和多样化任务的执行能力,还是吸引着各国围绕航母展开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国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牢牢占据着霸主地位,引领着超级航母的发展旗帜。英国放弃轻型航母战略发展大型航母,重返双航母时代。务实自主的法国独树一帜,曾一度坚持发展中型航母,但己宣布的下一代新航母项目将是大型核动力航母。俄罗斯受国力拖累,一直靠继承自红海军的唯一一艘“库兹涅佐夫”号勉力支撑,但从未放弃建造新航母的理想。日本经过数十年来不断进行“暗度陈仓”般地渐进式操作,架空“和平宪法”,将直升机母舰进行“航母化改造”。舰载机方面,由于相对于陆基飞机更高的设计性能要求,目前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能够研制生产舰载机,而最新的第四代隐身舰载机只有中美两国能够研制。
中国海军建设走上了大力发展航母战斗群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海外投资和市场日益扩大,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付诸实践以来,中国保障海外利益的需求与日俱增,现阶段国家利益已经由陆地向海洋扩展,同时为了确保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安全以及主要海洋权益的近海战略优势,中国海军正持续推进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战略转型。战略转型体现在作战力量体系构建上,就是中国海军建设走上了大力发展航母战斗群的发展战略。航母的核心打击力量是舰载机,随着新航母的入役,与之配套的第四代隐身舰载机歼-35和空警600等新装备也将陆续亮相,带来舰载机的持续增量需求。
重点公司关注:重点推荐战斗机整机龙头中航沈飞、碳纤维预浸料龙头中航高科、航空发动机龙头航发动力以及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航发控制。中航沈飞的新型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成功,使其成为了世界上
第三个可以大批量生产合格的隐身战斗机的企业。中航高科是重要的航空碳纤维预浸料研制企业,处于碳纤维产业链核心枢纽环节,承担了多型航空新装备所需预浸料产品的研制、生产和供应,具有垄断优势。航发动力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国内唯一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从零部件到整机加工制造技术的企业,在军用发动机产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积极参与了国产商用发动机研制。航发控制是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全面参与了国内所有在役、在研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是航发控制系统唯一上市标的,具有稀缺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