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资浪潮之后:在俄外企情况、俄方应对及对我启示.pdf

核心提要
●美国及其盟友占退出俄罗斯市场公司的绝大多数,民众对俄态度、在俄盈利能力与资产类别影响着各国企业留存率。
截至2024年2月2日,共有352家外国企业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其中五眼联盟、欧盟及日韩国家完全撤离了328家企业,占撤离企业的绝大多数。
从民众舆论角度出发,美西方国家民众对俄罗斯的观点态度与各国企业撤离俄罗斯的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民众对俄厌恶程度与企业撤离率有正相关关系。
从公司经营角度出发,盈利水平高或重资产占比大的公司更不愿脱离俄罗斯市场。
●舆论压力、经济制裁与军事冲突本身都对在俄企业经营造成了阻碍。
耶鲁大学、基辅经济学院等美西方及乌克兰的机构对在俄企业进行了统计跟踪,利用舆论压力敦促企业撤出俄罗斯市场。
物流混乱停滞、贸易结算困难、出口禁令制裁成为了在俄企业经营的较大阻碍,资本流通限制也使得企业资金转移变得困难。
●俄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外资撤离冲击,但仍面临阻碍。
俄政府成立了外国投资政府控制委员会,收紧了外资出售条件,并取消“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专利赔偿金,鼓励本土资本收购撤离企业。此外,俄政府积极进口替代,并通过平行进口规避禁运。
但撤离企业的回购协议一定程度阻碍了友好国家的替代性投资,美西方国家亦已开始针对俄罗斯的应对措施修补制裁漏洞。
●外资的退出对俄罗斯本土企业的影响是两面的,这取决于其所在行业的可替代性与替代效率。
一方面,外资在微电子、IT、汽车等行业的撤离对俄罗斯经济和本土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俄罗斯的部分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制裁限制。
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了对外资的收购行为,本土资本能够低价收购外资企业,政府也从中抽水,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产业壁垒低、可替代性强、国产化率高的行业,外资的退出反而使本土资本受益。
●我国应加强对欧经济合作,坚定不移对外开放,重视舆论宣传,并重新评估与美西方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美经济脱钩与加强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并不矛盾,中欧经贸关系的强化会削弱美欧对华政策的协同性。
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与非欧美国家的贸易网络,本身就可以成为美西方经济制裁的阻碍。
公共舆论倾向在经济制裁的实现中不可小觑,专业的外交工作、多元的民间交往与务实的外宣建设缺一不可。
产业的可替代性与禁运的可实施性决定了以其为武器进行经济制裁的有效性,我国应基于此,重新评估与美西方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