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昆纬RDPAC:医药行业港澳药械通高质量发展报告.pdf

摘要
自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不仅标志着大湾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提供了明确指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正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闪亮的坐标点。
一、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齐备、产业互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健康产业发展蓬勃
粤港澳大湾区占地5.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630万,GDP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韩国和澳大利亚,各项资源配套齐全。在产业结构上,粤港澳三地互为补充,港澳地区拥有科创资源优势,大湾区内地则拥有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的产业体系优势。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业发展蓬勃。当前,大湾区健康产业总产值超5500亿元。截至2022年,大湾区床位总数超60万张,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超30万人,三甲医院数量超120家,多家医院位于全国
前50,医疗资源丰富。
二、中国药械创新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仍有未满足需求,亟需完善引入政策以及落地和临床实践
加快创新药品和器械的引入成为我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工作,各地虽然已经开展创新药品器械先行先试的实践,但是在引进数量、覆盖人口和服务质量以及配套保障上仍有差距,相关政策和落地方案仍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中。从创新药品来看,得益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一系列新药加速审批政策,中国过去五年共上市193种新活性物质(NAS)。但相比全球,仍有近160种新活性物质(NAS)未在中国上市。在高质量创新药物的可得性上,中国患者及医疗系统仍存在未满足需求。在创新医疗器械方面,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全球有诸多具有重大创新、临床意义的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如波士顿科学的最新FARAPULSE电场脉冲消融导管、LevitaMARS磁辅助手术机器人等,但是当前这些产品均没有进入国内,国内的患者仍有相当的手术临床需求未被满足。
三、港澳药械通作为重要抓手,在加速引入先进产品,满足临床急需,助力产学研融合创新上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2020年11月25日,为了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8部门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港澳药械通”的发布为相关方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地方政府,港澳药械通能够成为发展医疗健康优势产业的重要抓手,加速大湾区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医疗机构,港澳药械通为医院引入创新药品,救助更多患者,加强与香港澳门医院合作交流,提升医疗水平提供了渠道;对于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港澳药械通可助药企加速引入创新药,利用药械通优惠政策投放更多资源,加速布局;对于保险公司,引入创新药可增强医疗相关保险产品吸引度,打造差异化优势。港澳药械通的各个流程中,医疗生态体系内的不同方均积极参与。2023年2月20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包括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总共机构数量达到19家。截至2023年12月底,港澳药械通累计批准急需进口药品28个(共110批次),医疗器械28个(共52批次),获益患者4413人次。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