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
冷锻工艺是制作行星滚柱丝杠螺纹的主流路线之一,应用场景与车铣磨工艺重合度较高。螺纹加工方法最广泛使用的是滚压法(锻压的一种,含搓丝和滚丝)和切削法(含车削、铣削、磨削等)。两类具体用于加工螺纹的方法是(1)车铣磨,指对粗坯件进行热加工后,先用车削和铣削进行粗加工,后续余量精加工由磨削完成,以实现高精度;(2)冷锻+磨削,指先采用冷轧技术直接将粗坯件加工至一定精度,后续余量精加工由磨削完成。
冷锻精度随设备、模具和材料提升,目前极限精度C3。据宝飞螺官网2020年发布文章显示,滚压工艺可以保证C5精度的滚珠丝杠生产,使用特别匀质的材料可以生产C3精度的滚珠丝杠。目前已开始有冷锻行星滚柱专利和论文发布,学界业界均在积极推进冷锻行星滚柱丝杠工艺落地。
冷锻成本预计比车铣磨低50%+,主要受益于加工速度提升。冷锻工艺的综合成本在理想情况下比车铣磨低约58%。据测算,车铣磨的设备折旧成本+材料成本约1460元/根,冷锻工艺约616元/根。主要差异来自于加工效率上的不同,冷锻加工效率是切削的2-10倍。
性能和成本的博弈,中短期车铣磨和冷锻工艺将并存。若机器人的行星滚柱丝杠精度要求为C5级,则采用冷锻工艺(前段冷锻,中后段冷锻)最具备经济性;若机器人精度要求C3-C5,则需要看材料是否能做到较好的匀质性,材料满足情况的情况下选冷锻工艺(前段冷锻,中后段冷锻);若机器人精度要求C3级以上,仍需要在后道叠加磨床工艺进一步提升精度。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在中短期技术成熟的车铣磨路线和新兴的冷锻路线会并存,最终路线选择由产业链各家公司的工艺积累、设备研发情况等因素共同决定。
投资建议
人形机器人正在迈入快速的技术和成本迭代阶段,与“车铣+磨”工艺相比,“冷锻+磨”工艺具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特性,冷锻精度上已能达到稳定的C5级,磨床使用可稳定实现人形机器人滚柱丝杠合格件的加工,是适合高效率批量生产滚柱丝杠的方法。建议关注制造、模具和设备:制造环节建议关注冷锻精密件供应商新坐标(具备模具设计加工、冷锻工艺研发、专用工装与设备设计等全产业链研发能力);模具环节建议关注恒锋工具(布局多种冷挤压刀具,精密拉削刀具、花键量具等产品市占率第一);设备环节包括搓丝机、滚丝机和滚压机,核心看点是滚压机国产化,建议关注思进智能(处国内冷成形装备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风险提示
技术路线不确定风险,人形机器人放量不及预期风险。一、量产前夕,产业链急需高一致性&性价比制造丝杠方案
存在确定性需求,人形机器人成长空间广阔。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存在,2023年供给侧变革推动人形机器人关注度提升。需求端,由于劳动力减少(惰性+人口老龄化),人工成本持续提高,叠加国家安全因素,人形机器人具备持续增长的确定性需求。供给端,生成式AI使具身智能具备落地可能性,产业链配套体系日渐完善,推动人形机器人打开增长空间。丝杠是最卡脖子环节,主要卡位在设备和工艺上。设备端,国内缺少高精度磨床设备,基本每家设备厂高精度磨床生产量不超过20台/年,且多被订购用于机床、航空航天丝杠等,日本高精度设备对中国有部分禁售。采购周期长,同时磨床生产效率慢,因此亟待寻求更高效和更经济性的技术路线。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