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资良性循环:逻辑、潜力与路径.pdf

消费投资良性循环:逻辑、潜力与路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
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具备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潜力。未来,实现我国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适应消费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加大对具有消费潜能的领域的投资,实现消费需求与供给的有机结合。一是多措并举,从稳定预期、优化环境、创新政府投资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以提振其消费意愿。二是因势利导,针对农村地区消费意愿好于城市的新趋势,加大农村地区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激发其在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潜力等。三是进一步释放居民在汽车、住房、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消费潜能。四是把握老龄化趋势,加大对“银发经济”投资。五是加大对人工智能、养老护理、文化创意等公共教育投资,实现人
力资本提升和促进消费的双重目的。消费投资良性循环:逻辑、潜力与路径
消费和投资是一个货币的两面,本身就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当前,构建“消费-投资”良性循环,既事关消费潜能的释放,也事关政府投资方向的锚定和内需市场的启动,对宏观经济稳增长、经济结构转型都意义重大。本文在回顾“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理论和历史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建议。
一、“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理论逻辑
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该比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通常来看,当一国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应地会带来大量基础设施、工业等投资需求,这时投资率趋于上升,而消费率趋于下降;当工业化、城镇化基本完成后,消费率开始上升而投资率将会下降。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提出,多数国家在经济“走向成熟阶段”后,很快便会开启“大众消费时代”。从各国历史看,欧美国家都走过了一条先以“投资为主”再转向“消费为主”的发展历程,这里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例如,美国就是典型的“消费至上”“无债不欢”的经济模式,这带来制造业外流和居民负债过多等问题。
总的来看,消费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投资的最终归宿。GDP支出法将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作为三大独立变量加以解释,这一分类的根本目的是区分当期消费和延迟消费,从而估算本年度全社会财富创造力。事实上,投资是为了更好满足未来的消费,是延迟了的消费,只有满足未来消费需求的投资才是有价值、有效益的投资,否则将出现产能过剩等。从这个意义上看,消费和投资本身是一个货币的两面,具有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功能。即消费是投资的唯一的、最终的牵引,决定了投资的方向;投资也有利于形成新供给并带来新需求,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语)。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消费领域的巨大变革,并重塑零售行业竞争格局。例如,随着通信技术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再到3G、4G、5G技术的演变发展,消费电子产品也从最初的电报、BP机、大哥大、功能机发展成为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等,未来还将向着车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摩托罗位、诺基亚、三星、苹果、华为等手机设备厂商各领风骚数十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比较重视投资驱动。这主要因为我国正处于由农业向工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政府通过加强对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为工业的起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但过度倚重投资驱动也容易导致消费与生产、消费与投资出现背离。一方面,消费需求转向国外市场,影响内需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供给跟不上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剧消费需求的流失。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修复期,居民消费意愿不足、能力偏弱等问题更加显现,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带来产能过剩、重复投资等问题,也制约了投资增长的空间。
回顾上述历史与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一是我国投资率偏高具有合理性。这既是过去我国成功的经验,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坚持制造业立国既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链和价值链向全球中上游攀登,也有利于避免欧美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二是适当提高消费率,不能照搬一些国家过度依赖于消费驱动的发展模式。经济水平、文化习俗、社会保障、人口结构、技术变革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关键变量。借鉴他国教训,我国不宜盲目追求消费水平的绝对提高,而应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经济周期、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三是要以消费新供给更好满足消费新需求。从供给角度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教育、医疗、旅游、娱乐文等服务型消费需求攀升;科技创新和低碳转型背景下,居民消费理念、行为、方式、场景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并深刻影响零售市场的发展格局;部分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部分消费需求依赖于国外;养老用品及服务供给缺口巨大,我国零售企业利润率低、全球竞争力不足。因此,通过投资于具有消费潜能的领域,有利于实现消费需求与供给、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消费潜力与投资效益的良性平衡和有机结合。四是我国具有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独特优势。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多数国家,我国既是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人口和中等收入群体,这为消费需求的释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需求方面,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消费需求日益注重个性化、绿色化、健康化;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新需求。在供给环节,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现有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18万家,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本土品牌崛起将带来海外消费回流,服务业就业规模及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位,数字技术全球领先也助于改变全球零售行业竞争版图。
总的来看,促进我国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核心含义是改变政府投资过度偏向于基础设施、过度倚重外部市场等做法,通过加大对服务、养老、教育等领域投资以及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以实现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同,零售行业投资能够带来直接的商业回报,既有利于适应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又有利于改变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投资效率下降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消费供给端的完善,通过加大对消费基础设施、国货品牌培育等,助推中国零售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以促进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二、我国“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近年来,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11年至今,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每年保持在50%以上(除2020年),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
率更是达到82.5%,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消
费品零售总额为47.1万亿元,约合6.66万亿美元,占美国的79.9%)(图1)。当前,促进消费向投资转化既面临有利的条件,也面临不利的因素。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