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口 “小管道”承载“大民生”,管网建设政策“暖风”频吹
管网建设作为涉及到居民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率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当前我国管网建设愈发成熟,正在逐步进入更新改造阶段,行业相关支持政策伴随行业发展也随之变化。2012年住建部和发改委发文通过多渠道筹措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资金,支持行业迅速扩容。2024年2月16日,住建部提出未来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我们认为2024年将迎来继2012年之后,地下管网维修和新建“新的十年周期”,其中以塑料管道为首的新型管材将成为此轮周期的主力。
口 塑料管道是传统管道的优质替代品,“以塑代钢”成为管道行业大趋势
国内市场常用的塑料管道主要品种可以分为PVC管、PE管以及PPR管三类,在日常生活及工业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相比传统金属及混凝土管道,塑料管道具有卫生、破损率低、使用寿命长等多种优点。90年代以来,我国“以塑代钢”的政策不断完善,伴随着绿色建筑评价中将塑料管道纳入加分体系等措施,“以塑代钢”成为管道行业发展大趋势,也进一步奠定了塑料管道行业长足的发展动力。口 塑料管道成本受到石油价格影响,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
从上游原材料来看,PVC管材受到电力成本及石油价格共同影响,PE、PPR管材的原材料需通过石油进行提炼获得,价格走势均与油价较为相关。管材成本中原材料占比普遍较高,以公元股份为例,2021年及2022年原材料成本分别占到其产品生产成本的79%、77%。
口 行业规模进入高位稳定期,管网更新再造发展新空间
随着城镇化推进、工业化高速发展、“以塑代钢”等政策实施,塑料管材产量规模快速扩容,2000年至2010年复合增速约26%。2019年塑料管产量突破1600万吨,此后同比增速降至3%以下,行业规模进入高位稳定期。2022年受到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总产量为1645万吨,同比下降0.9%,总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每年10+万公里地下管线建设能够打开管网发展新空间,且此轮地下管网建设或将和城中村改造相结合,持续周期可能达到5-10年。经过测算,总量上来看,或将带动每年1000+亿元投资规模,其中可为管材销量带来85-120亿元的增量,对应行业规模增量比例约为5.7-8%。
口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2024年或将迎来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新的十年周期,每年10万公里以上的管网改造能够为塑料管道行业带来新的增量。我们认为,地下管网建设是该领域beta级别的新周期,可重点关注受益于地下管网建设产业链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建设初期的测量类公司、中期管材类供应商以及后期提供智能化管理的公司
(详见表6)。
口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效果和支持资金落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地产投资或基建投资大幅下滑风险。“小管道”承载“大民生”,管网建设政策“暖风”频吹。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作为涉及到居民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管网建设情况。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逐步更新,管网改造的材料设备、技术手段也需不断迭代,回顾我国塑料管道发展历史,一直以来国家对管网发展和建设的各个阶段均有多角度的支持:
1)多年研发摸索,“以塑代钢”大势所趋。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和应用PVC塑料管道,70年代进行了PE、PP塑料管道的开发与应用,80年代初期开始系统地研究塑料管道在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1999年国家《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化学建材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各种塑料管道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塑料管道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管道。同年,住建部及经贸委等多部门联合发文,禁止在新建住宅中使用冷镀锌钢管用于室内给水管道,并推广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材,标志着我国塑料管道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以塑代钢”成为发展趋势。
2)多角度金融支持管网扩容。2012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通知指出当时城市供水有材质落后、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水质监测能力较弱等问题,并提出管
网更新改造9.23万公里1(设市城市4.20万公里,县城2.51万公里,重点镇2.52万公里)、
新建管网18.53万公里(设市城市6.79万公里,县城5.77万公里,重点镇5.97万公里)。根据通知规划,十二五期间供水设施总投资4100亿元,其中管网改造投资835亿元、新建管网投资1843亿元、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5亿元。
就资金来源方面,通知提出“多渠道筹措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有:
> 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城市建设支出的部分优先用于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
>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价格监审,合理调整水价,增强企业筹资能力。地方人民政府应对水价不到位进行补贴,对政策性减免水费进行补偿。
> 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供水设施。
> 继续安排中央补助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及财政困难地区倾斜。> 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3)十年磨一剑,完善地下管线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首次对地下管网建设提出中长期的整体规划,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2015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