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研究:重塑“利维坦”: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进、实施逻辑与投资机遇.pdf

重塑“利维坦”: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进、实施逻辑与投资机遇
从“石油美元框架”到“清洁能源革命”,从“经济新增长”到“产业竞争力”,美国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的半个世纪,不断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政策激励等措施重塑全球能源霸权的“利维坦”。如何在美国推动新能源产业“回流”和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寻找出海机遇,成为逆全球化周期下中国企业的时代课题。
主要观点
■ 石油输出地区局势和全球性危机与变革是美国推动新能源政策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从政策目标来看,美国新能源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能源安全与独立(1973-2007)、经济复苏与能源结构转型(2008-2020)、提升产业竞争力(2021-至今)。
美国新能源政策具有内外部“双重逻辑”:对内推动能源安全独立和新能源产业回流,对外展开对华限制竞争以及推动基于盟伴体系的“供应链联盟”。在可预期的未来,美国将持续收紧新能源终端产品的进口和补贴范围,并进一步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和关键矿产联盟。
中美大国博弈推动美国重回产业政策周期,逆全球化和“脱钩断链”促使中美各自开展“国产替代”进程。美国将采取持续收紧新能源产业补贴范围以及提高投资准入限制等措施来减缓中国新能源产业对美国市场的渗透和冲击,但国内外利益群体冲突、盟友分歧以及基础设施不足等现实阻碍将会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和产能出海带来契机。
现实启示
自“再工业化”进程以来,美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基于高关税、“双反调查”、原产地规则以及护栏条款等措施,持续收紧光伏组件、应用级风电塔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终端产品的进口和补贴范围,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回岸-近岸-友岸”。然而,基础设施不足和国内外利益冲突等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回流,为其新能源政策的实施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美国和盟友在对华新能源产业合作中的分歧也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和产能出海带来契机。综合来看,短期之内,美国新能源产业难以在规模和成本上与中企竞争,在内外部利益分歧下,美国政府难以通过关税和法案等措施彻底封堵中企在美国的市场空间。但是,逐步加强的产业激励政策和不断收紧的补贴排外措施将推动中国企业向欧美本土和中立地区进行产能转移以规避潜在的贸易摩擦。
投资建议
(1)随着美国能源转型背景下风光电占比的持续提升,光储赛道将成为强逻辑,建议关注宁德时代、阿特斯、阳光电源以及恩捷股份等。
(2)鉴于美国在电网等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建议关注前期积极出海的电网设备龙头:如智能电表领域的三星医疗、海兴电力等;以及变压器、分接开关、组合电器的出口龙头金盘科技、华明装备、思源电气等。
(3)美国海风计划的回归为中企出海带来机遇,建议关注深度受益于出口逻辑的海风零部件环节和风机环节,如大金重工、东方电缆以及中天科技等。
风险提示
技术进步超预期,美国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地区冲突加剧。一、重塑“利维坦”: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1.1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
1.1.1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进
在1974年之前,全球尚无管理国家间能源政策的国际制度体系。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以及美国石油公司在“石油七姐妹”中的优势地位,构建了美国政府和国际石油公司共同主导的“石油美元”格局。相对而言,石油生产国在1960年建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收回全球石油的所有权和定价权,并分别通过1971年《德黑兰协定》和《的黎波里协定》,开始逐步与国际石油公司形成共同定价的基本局面。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