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碳足迹标准现状研究报告.pdf

20世纪末以来,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涉及各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政策制度的创新。在此背景下,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在国际、国家和区域等各层次上制定措施并采取行动,低碳技术系列新政策应运而生。其中制定碳足迹计算标准、建立碳标签制度等被认为是构建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产品碳足迹是温室气体排放在产品层面的量化,在节能减排、产品制造、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一方面可以全面、客观地审视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源与环境问题,从计算过程和结果中挖掘碳减排潜力,为企业持续改善工艺、开发低碳技术,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低碳竞争力提供内在支撑;另一方面,将产品的碳足迹信息以标识标签的方式告知公众,可以引导消费者的低碳购买行为,从需求端撬动供应端;再者,碳足迹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具体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涉及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政策、经济和技术顶层设计,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面全方位配合,而制定标准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标准可以对“双碳”工作进行引导和规范,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同年12月,国标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在生态文明领域中明确提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推动碳排放管理体系、碳足迹、碳汇、碳中和、碳排放权交易等重点标准制定。2022年,国家发改委在《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完善标准认证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前沿,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处于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具备产业低碳发展的优势,与此同时,大湾区的低碳发展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诸多挑战,从产业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制造业重地,重污染、高排放的产能在不断淘汰,高新技术制造比重加大,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20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挖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2021年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要求:探索建立产品碳标签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评价
标准体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