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科创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pdf

深港科创合作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香港虽然在科创发展上“错失20年”,但目前仍具备发展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势和基础,如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本土生态系统日趋活跃等;而深圳过去40年的市场化推动科创发展模式催生了丰硕成果,但在前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深圳也在加速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深港科创合作历经单向技术转移期(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停滞期(20世纪90年代-2004年)以及“前研后产”互补合作期(2004年-2017年)后,目前正处于融合发展期(2017年-至今),两地科创合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现阶段深港科创合作的存在问题及建议:1)人才方面,深港高端科创人才相对缺乏,应积极开展联合招才引智计划,提升人才互通程度,创新本土人才联

合培养模式。2)要素跨境方面,深港两地创新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未来需在逐步恢复通关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科创要素跨境高效衔接的具体落地方案,并逐步推广到合作区以外。3)合作模式方面,旧有“前研后产”合作模式不能满足新时期香港“新型工业化”诉求,深港应积极探索全过程协同创新生态链,共建共享科研基础实施,联合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两地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4)深化开放方面,深港在市场准入、金融联通和制度型

开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浪潮引发全球科技人才、信息、设备、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性阻滞。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和冲突也日益强化和凸显,未来美国对华实施科技封锁和遏制呈现长期性和加剧性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培育和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任务,同时香港本身也被国家赋予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大使命。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考察香港科学园时提出,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2022年12月22日特区政府发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提出了四大发展方向和八大重点策略,其中也强调了香港将深化与内地的创科合作,加强对接国家创新体系,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要素高度集聚的区域,两地优势互补具备突出的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深港科创合作体现两地担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发展引领者的角色和使命,也是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因此,分析现阶段深港科技发展现状及两地合作进展,探讨深港科创合作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未来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1.香港:错失科创发展20年,新起点奋力追赶

香港在科创发展方面有一个“错失20年”的说法,即在上世纪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内地之后,香港没有抓住机遇发展高技术产业,经济转向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其“去工业化”过程也使得科创发展失去产业根基,与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相比差距较大。根据各机构发布的全球创新生态系统排名(表1),除金融科技方面外,近几年香港初创生态系统的排名均落后于北京、上海、东京等亚太大城市。企业培育方面,2022年香港创新型高成长性企业数量也远远少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城市(图1),位列“胡润全球前30名创业城市”榜单之外。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