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的发展-从电网友好型到主动支撑型.pdf

2020年,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

2021年,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新能源在“双碳”目标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沙戈荒地区基地化规模化开发、中东南部分布式就近开发、东部沿海海上风电集群开发的发展模式。

近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遥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不断进步,自主化率逐步提高,在发电效率提升的同时,成本显著下降;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不断突破,保障了新能源稳定运行。

2011年,威斯康辛大学Erickson MJ等学者提出,新能源并网控制可分为跟网型和构网型两类。跟网型并网控制跟随电网电压和频率调节并网电流,呈现电流源特性。构网型并网控制参与构建电网电压和频率,无需外部电源构建电网,呈现电压源特性。

随着局部地区集中

接入规模的增大,新能源的弱抗扰性、故障穿越能力不足导致脱网问题频发,影响系统安全运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

发展。

电网公司、开发商、科研和规划机构、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控制能力、运行适应性和故障穿越能力,脱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大基地开发、特高压直流送出的发展模式下,新能源基地送端系统呈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特征,新的稳定问题凸显。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