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年).pdf

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和关键力量。自从中国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创新主体之后,中国政府对于增强产业界的创新活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专、精、特、新”本身蕴含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特征,因而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借助它们在市场机制下的灵活性优势、对效率的持续性追求、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广泛性,为国家创新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提出2025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之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由于制造业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诸多机会,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提供强有力的推进力量,从而与那些不断发展的中国本土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形成有效互补与相互增强。

尤其是随着2018年之后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有着更为强烈的倾向去增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系统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以应对逆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中所面临的一些系统性冲击。在全球环境下以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形式形成的对中国制造业的遏制,是单个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力量来应对的,需要整个产业链尤其是本土产业链的支撑来对冲这种外部不可控风险。在此情形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赋予了在中国制造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中“填空白”“补短板”的使命。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不论是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实证证据上,都表明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增强经济增长韧性的重要基础。就此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所具有的创新驱动特性,加之“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型企业培育体系,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获得更有韧性增长的重要承载基础。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出了独特的四维特征1,如图1-1所示。

为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期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给出更好的方向指导和资源支持。如图1-2所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的数量连年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止,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5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一批248家(2018年),第二批1744家

(2020年),第三批2930家(2021年),第四批4357家(2022年),以及最近公示的第五批3671家(2023年)。

本报告围绕着上述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上市和挂牌公司展开分析,具体包括在A股沪深主板(196家)、创业板(319家)、科创板(270家)、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 (100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919家)上市或挂牌2的1804家2023年已公开年报的上市专精特新企业,见图1-3。

我们之所以选择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是基于如下方面的考虑: (1)数据可得性与连续性。——上市公司由于年报发布上的监管要求,以及发布时间上的连续性,可以很好地保证我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可得性,尤其是逐年发布的年报数据可以让我们可以以年度报告的方式来发布持续性的系列研究报告; (2)样本代表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上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能够上市的企业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特点上,都具有很好的群体

代表性; (3)多元数据融合性。——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具有很高的丰富性,满足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能够不仅使用财务信息所生成的量化数据,更可以深度挖掘上市公司的专利信息以及发布的文本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量化数据,从而形成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景性刻画和认知。这种多元信息的融合,以及定性数据的定量分析,也是本研究报告的特色之一。

报告分析所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万得(wind)数据库,其中部分缺失字段由研究团队人员从各企业的年度报告中获取并补充,专利数据则整理自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其次,我们通过python爬虫功能归集整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新三板的共计1804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各章节文本分析部分的数据池。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分布特征和上市企业

的财务表现(第2章)、专精特新战略分析(第3、4、5、6章)、专精特新时间与空间分布

分析(第7、8章)和专精特新专题分析(第9、10、11章)。具体来说,在战略分析部分,

我们在第3章着重分析了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在创新与发展上的战略倾向;在第4章和第5章采取聚类分析方法生成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技术战略类型,并由此展开不同类型竞争战略或技术战略群组的特点分析;在第6章主要探讨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在专精特新时间与空间分布分析部分,我们在第7章提供了一个通过基于文本编码的量化分析来生成专精特新企业的业务景气预期指数,由此给出了公司层和行业层业务景气量化分

析结果;在第8章从地域分布角度对不同区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特点展开了具体的数据分析;在专精特新主题分析部分,我们在第9章针对当前的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的议题“国产化替代”进

行分析;在第10章和第11章则对“数字化”和“ESG”这两个当前的热点议题展开了数据分析。相对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年)》而言,2023年报告在第3章到第10章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具体指标测度延用了2022年报告中的技术性设计。同时,2023年报告相对2022年报告的不同之处在于: (1)研究总体样本从2022年报告中的工信部评定

第一批到第三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拓展到工信部评定的第一批到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 (2)研究报告增加了第2章来分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分布特征和上市企业的财务表现,以及第11章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进行了分析;(3)在各章节中,为了进一步探讨近两年专精特新公司的发展趋势,2023年报告对于具体指标进行了与2022年的对比,增加了对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趋势分析。

与德国的“隐形冠军”和日本的“GNT企业”3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之路具有国家引导和产业关联的重要特征。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四级梯度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相得益彰,通过赋能技术型和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3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发布了相关的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拉开了科创板的序幕。科创板定位于优先支持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等先进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行业地位突出或者市场认可度高等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上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节能六大产业。从其五套上市标准来看,如第二套的收入规模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以及第五套的非盈利企业,科创板支持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佼佼者和排头兵,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需要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的所有指标要求4。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和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一般低于科创板的要求,即科创板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更高,但主旨精神一致。比如科创板鼓励掌握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并能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发挥“补短板”“锻长链”和“填空白”的重要作用,原则上从事的细分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5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对于个别精细、特色化和创新指标的要求,科创板的要求反而更为“宽松”,比如未设置市场占有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以及当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时,未要求研发人员占比需达50%以上,体现了“宽基”的特点,但科创板隐含的“硬科技”属性要求更高。

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获得通过。随后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发布配套规则,征求市场意见。同年7月10日,深交所宣布实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特别规定》。创业板弱化了产业属性,提出来了负面清单(限制类和禁止类),通过研发投入、研发增长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判断创新型创业企业,并单独就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提出来单独的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复合增值率30%的标准。创业板和科创板(“双创”)共同推进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上市。创业板是满足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资本市场之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