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建设并贯彻落实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性突破,有力破解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大幅提升活力效率,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涌现出一批活力竞相进发、动力更加充沛的现代新国企。
怡安认为,随着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国企改革的决心、力度、范围、深度、精准性和实效性将持续提升,未来将逐步向地方国企、下属企业不断渗透。
如何主动迎变,构建创新且适配的体制机制,发挥更大的管理效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2.1明定位:基于授权清单,组织定位层层明晰,助力市场化经营机制构建自《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印发,国资委牵头落实向管“资本”的转变,地方国资逐步跟进,使国企总部成为“资本层”。
国企总部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所属/参股企业的管控及决策等各方面得到一定的授权后,对下级企业管理“松绑”,其二级单位通常成为“资产管理层”或“企业经营层”。清晰的定位带来较明确的机构职责与管理边界,促进国企进一步经营提效。
2.2匹业务:管控模式因业务制宜,形成偏集权或偏分权的2种差异化管控方式对于业务相关性高、主业较聚焦的国企,往往更倾向于集权管理,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减少职能重复建设的浪费;
对于业务非相关性高、或以投资收益为经营目的的国企,往往倾向于分权管理,加强总部在战略规划及财务管控方面的能力。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