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经济观察:2020年一季度.pdf

2019年年底以来,中国爆发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和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相比,非典对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有限,2003年全年GDP增速甚至快于2002年。但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和2003年具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现在经济结构中消费、服务业占比更高,而这两个部门受疫情影响最大,恢复时间通常也较长。第二,2003年我国刚加入WTO不久,投资、出口增长势头迅猛,经济处于上行周期,但现在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期,下行压力较大。中美虽然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但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有很多不确定性。第三,此外本次疫情的爆发时间和传播方式也使其比非典更难控制。春节是中国人口流动最大的时期,伴随着大量人口迁徙,加速了病毒的传播。最后,新冠病毒潜伏期较长,不易诊断。为了控制疫情二次传播,各地也采取了不同程度对人员和交通的限制,加大了复工复产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本次疫情短期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远大于2003年非典,一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如果疫情能在2月底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预期2020全年经济增速5.6%。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快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金融、财政措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特别是关注民生以及因疫情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出现连续经营困难。各地政府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不断推出措施,在防治疫情扩散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保持适度经济增长依然是重要的政策考量。近期中央也多次表示要求各级政府在坚决消灭疫情的同时,也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预期在做好科学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政府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以保证合理经济增速,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常都是短期的,经济常呈现出V型走势。受灾害破坏和市场情绪影响,经济增速通常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但随着灾情逐渐得到控制,市场情绪回归平稳,之前被暂时压抑了的消费、投资等需求会得以释放,从而带来经济的反弹。中国经济长期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因为一次疫情而改变。

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可能会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发展机遇,甚至催生新的业态。例如,包括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无人配送、网络游戏在内的“宅家经济”成为疫情中的新经济增长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疫情防治中,通过大数据和AI等高科技分析潜在感染人群、预测疫情走势,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的联合研究表明,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经济必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在第四季度出现企稳迹象,四季度实际GDP增速6.0%,与三季度持平。2019年中国实际GDP增速6.1%,创1991年以来新低,但符合政府年初设定的6%-6.5%的预期增长目标。同时,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在全球190多个经济体中,仅有10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实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国内方面,2019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7.8%,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的贡献比2018年略有下降,为31.2%。净出口贡献了11.0%的经济增长,与去年拉低经济增长8.6%相比有大幅回暖。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较2018年增速有所下降,汽车是主要拖累。线上零售延续高速增长,2019年网上零售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工业生产方面,2019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5.7%,较2018年下滑0.5个百分点,但是12月工业生产表现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9%,不仅较上月继续回升,而且创下了近9个月以来新高。固定投资2019年同比增长5.4%,较2018年下滑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的回暖拉动了12月总投资的回升,但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仍呈缓慢下行态势。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