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白皮书(2019).pdf

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白皮书(2019)

截至2018年底,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在一些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当前,我国已建成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并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一批国家公共信用基础设施(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信用公示共享水平大幅提升;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以信用数据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治理机制逐步形成,信用专项治理、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效果初显。整体而言,由各级政府主导的公共信用平台类项目仍在持续建设中,海量信用数据整合工作初见成效,各类“信易+”应用加速布局。

基于上述公共信用市场发展大背景,本报告全面梳理了2016-2018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相关数据主要源自“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剑鱼招标”微信公众号,以“信用”“征信”“诚信”等关键字检索,从超过10万条带关键字的招标信息中人工甄别获取有效的基础数据,并通过“中国招标网”“中国采招网”“千里马”“比比招标采购网”以及各省市、地级市乃至区县政府采购网站进行逐一验证,最终得到有效招标信息合计1008条。

我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从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10.1亿元。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开始投入资金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积极对接国家各部委投建的信用平台;2016年,国家信息中心全面启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建设,各级政府发改委也开始大量布局社会信用和公共信用系统,相关项目总数及资金规模快速攀升;2017-2018年延续了2016年的发展势头,但由于部委层面新建的信用平台投入下降,导致2018年整体市场增长放缓。各地积极推动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发展。2016-2018年,各级地方政府累计成功招标865个项目(不包含各级部委招标的143个项目),累计的总投资额达17.8亿元。从总投资金额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8个省份处于第一梯队,其累计的投资额均超过9000万元,份额均超过5.0%;山西省、福建省和四川省等13个省份处于第二梯队,其累计的投资额均位于4000万-9000万元的区间,份额均超过2.0%;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等10个省份处于第三梯队,其累计投资额均低于3500万元,其中湖南省项目总投入最少,仅为972.8万元。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