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转变中的中国企业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pdf

改革开放40周年:转变中的中国企业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和人类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政府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改革的影响涉及各个层面上的每一个人。本报告与《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周年版》互为补充,集结成册,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和商业生态发生的切实变化。报告描述了各利益相关方在营造中国当前商业生态的过程中各自发挥了哪些不断变化的作用,他们又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改革开放首先是一个经济命题。中国政府通过关键性的政策变革来鼓励投资,从而推动了企业结构和运作方式的转变,驱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本报告采用常见的划分方法将过去的40年分为四个阶段,描述了中国商业生态的演变(第二章)以及可持续、企业社会责任等理念的发展(第三章)。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商业发展中涉及的各方力量。第五章对各利益相关方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阶段是1978-1991年,其间政府迈出了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初步伐。“放权让利”的改革(1978年)为当时的国营企业松绑。这一举措使得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能够更好地响应社会需求,同时获得一定利润。这次改革激发了国营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但也造成一段时间以后出现的盲目扩大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摆脱计划经济的改革措施也延伸至农业领域。这种新的制度用合同制取代了过去的平均主义集体农业管理体系,允许农民自主选择保留或出售部分收成。改革成效显著,实施仅几年时间,生产力就得到了大幅提升。这项改革还将大批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轻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为后来的民营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正是在改革初期的这些年里,政府进行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实验,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在部分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经济特区这种新的商业生态在沿海城市发展并迅速繁荣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制度支持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形成了“双轨制”,扭曲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机制,阻碍了商业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改革的第二阶段。政府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新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和企业制度改革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后几年,中国的企业改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很多国有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经历了全面的结构调整。

尽管发生了这些重大变革,但在构建让所有市场主体能够公平竞争的环境方面,进展仍然缓慢。因此,在九十年代,人们就国有企业应该进军哪些产业,退出哪些产业,政府对商业生活的干预程度和干预的有效性,以及不道德的企业行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外,这些年里,经济持续增长,但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对利润的疯狂追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

到了2002-2012年,也就是本报告所分析的改革第三阶段,这些力量和挑战与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全球竞争压力相互叠加,带来了商业生态的又一次演变。随着中国企业积累的资源不断增加,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企业社会责任等新概念开始出现,中国开始引进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在经济特区以及特区以外的更大范围实施。现代商业生态逐渐开始形成。与此同时,企业的迅速发展和运营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大也需要加强监管,强化价值联系。这些要求成为过去十年,也就是2012年以来的第四阶段,也称为“新时期”,改革的核心内容。

首先,在这一阶段,国际贸易、海外投资和中国经济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为国有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展开,其目标是“根据当前形势和中国的特点”,推动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逐渐将国有企业转化为市场主体。

第二,进行了广泛的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能。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更好地适应了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的要求。

第三,中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了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搭建起推动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这是中国寻求经济增长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再平衡,“满足人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三章切实关注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演变,以及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本章采用和第二章相同的阶段划分。

1978-1991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市场意识初现,但也面临新的社会和环境挑战

从1978年开始的第一阶段,中国人积累了可观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模式开始升级,生活方式日趋多样。经济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经济增长也催生了新的挑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让政府和公众开始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保护方面也出现了安全状况不佳、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而这一阶段,劳动者权益保护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此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监管不足,管理松懈,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乡镇企业等新的污染源层出不穷。政府开始采取行动治理污染,并将环保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为其建立了法律框架。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