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行业品牌出海策略报告.pdf

中国现有渔具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2019年渔具生产规模最大的省份依次为山东省、广东省和湖北省,三省产值占全国总量的55.23%。其中山东省位居首位,也是唯一产值超200亿元的省份,占全国总量的30.93%。
中国是渔具生产大国,但中国渔具最终流向还是以海外为主。即便是重视国内市场的渔具企业内销比重也不超过30%。
在全球渔具行业中,中国始终扮演强供应链支持的角色。大部分渔具企业主要依靠供应链和劳动力优势,以贴牌生产.批发出口为主。

1、集群化发展
渔具类产品品类较多,不同水域、钓法、鱼种对渔具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渔
具工艺流程繁杂,鲜有一家企业能覆盖全部渔具品类,因此需要集群化作为发展方向。渔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不仅依靠相关政策扶持,还需要借助地域优势。
2、自主品牌稀少
站在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渔具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自主品牌以中低端为主,产品重“量”不重“质”,导致产能相对过剩。品牌之间不得不打价格战,从而缺乏高端巿场的产品和品牌,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
3、市场竞争激烈
渔具制造整体技术含量偏低,多数工序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人力成本基本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由于行业准入门槛倔低、生产企业众多,且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为了承接海外订单、开拓国内中低端渔具市场,制造商和经销商通常以降价促销的手段赢得巿场,排挤其他渔具供应商。

4、一成不变的分销模式
中国渔具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传统企业,分销模式也相对传统,少有变革。基本分为以下三个模式:以订单为前提的批量定制、传统的展销模式、纯粹的线下门店分销。
5、营销渠道单一
目前渔具行业的营销主要集中在线下,缺少线上销售渠道。线下销售主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但钓鱼作为户外运动受季节影响明显,淡季销量大幅减少导致线下门店盈利难度加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