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C,地表温度上升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已造成全球各地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加,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时期内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人类已意识到遏止全球气候危机的重要性,继2015年在《巴黎协定》中关于“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准以上1.5°C之内”的目标第一次被提出后,全球范围内意识领先的各国各地区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已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和行动中。各类政策和相关脱碳标准被制定和发布,指引着全球脱碳的前进方向。中国也已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并出台了多项配套的政策。
在各种政策和标准的带领和指引下,作为经济活动脱碳的主要执行方,企业的相关战略和行动对脱碳进程至关重要。政策的倾斜也为企业相关行动的制定带来了多种机遇。然而,在碳相关领域发展的初期,政策制定、地区发展、行业活动的协调性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广大企业的脱碳之路还存在较多挑战。种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也隐隐预示着“碳中和之路”将是一条反复波动的,持续反映政策、地区、行业、企业等多相关方各自发展与互相之间协调与磨合状况的“动态碳中和之路”。本报告将以中国企业的“零碳”战略为主,搭建中国企业“零碳领导力”角色模型、梳理企业“零碳”战略发展的技术路径,并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现中国企业围绕“零碳”战略所展现出的态度和行动。
基于中国各行业企业当前平均碳排放的量级以及脱碳能力积淀的深浅,项目组开发了“中国企业‘零碳转型战略矩阵’”。通过将零碳转型过程比喻为“度假村迁移任务”,将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与“度假村”中一个单位对应,则零碳转型中存在四种不同的角色:1)自身排放高但具有自主转型能力的“房车民宿”型,(2)自身排放低且具有带动各行业减碳的“旅游车”型,(3)自身排放高且缺乏转型能力的“木屋民宿”型,(4))自身排放低但缺乏跨行业降碳能力的“服务员”型。根据对现有脱碳技术的研究,项目组总结出企业脱碳可采用的13种技术路径,并将其划分成四个模块:能源结构调整、辅助技术减排、碳汇容量增加和金融手段支持。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