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金融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这一转型的重要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金融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智算化变革、存算网融合、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趋势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总体情况
(一)定义范畴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算力基础设施是指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决策支持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高性能计算(HPC)系统等。随着金融科技及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业对高效能、高可靠性算力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于绿色低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金融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二)背景意义
1.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以“自主创新”为内核,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形态。目前,算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算力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强大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算力基础设施作为算力、存力、运力等主要承载实体,有效支撑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二是算力基础设施智能化促进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崛起和发展。三是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了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软件和服务发展,促进形成上下游协同的良好产业生态。
2.赋能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金融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一是促进了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二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三是通过算力基础设施普及和应用,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和成本,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化发展。
3.支撑数字金融工作的重要底座。当前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算力基础设施为数字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支撑,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一是为数字金融提供了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能力,如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为金融风控、客户服务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二是为数字金融所需的复杂计算和分析工作,如风险评估、信用评级等,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三是通过算力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金融系统异常情况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三)发展概况
1.金融算力总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算力基础设施作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到来,对算力尤其高频交易、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算力需求不断增长,以满足金融机构实时、高频、智能、个性金融服务算力需求。在计算力方面,目前金融算力基础设施浮点运算能力已达到PFLOPS级别,部分领先金融机构甚至开始部署EFLOPS级别的超级计算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将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要达到35%,这需要金融行业在机架规模扩大、上架率提升等方面做出努力。在存储力方面,金融业需要处理数据量持续爆炸性增长,为满足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存储需求,金融算力基础设施的存储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存储技术和优化存储架构使得金融算力基础设施的存储效率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运载力方面,新一代网络建设,包括5G、6G技术的应用,以及SD-WAN、NFV等网络虚拟化技术使用,大幅提升金融算力基础设施的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为金融业务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支持。在业务承载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与升级,金融算力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支持传统金融服务,还能够承载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科技业务以及如智能投顾、量化交易等创新应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总体而言,近年来金融算力基础设施在总体算力规模、业务承载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同时通过采用先进计算
技术、优化存储解决方案、搭建高效网络架构以及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推动金融算力基础设施整体效能不断提升,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金融算力基础设施将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性能,为金融业数智化发展提供更强大动力。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扩大,金融算力基础设施也将为金融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可能性。
2.金融算力大格局不断优化。金融算力基础设施的布局对于确保金融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金融机构对于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在建设方式方面,金融业主要采用自建、租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等方式,其中大型金融机构以自建为主,大中型金融机构以自建与租用结合为主,中小型机构以租用为主,云厂商等金融科技企业加快提供第三方算力租赁服务,未来随着分布式、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及算力需求大幅提升,租用方式将成为后续扩展主要方式。在连续性和安全保障方面,为应对潜在的自然灾害和技术故障,金融机构普遍采取了“两地三中心”的策略保护关键数据和服务不受损失,同时开始采用“双活”布局以提高了业务的可用性和灵活性,此外“多活”布局也有一定程度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的可用性和灵活性。据调研²,60%的金融机构实现“两地三中心”布局,20%的金融机构采用了多地多中心布局,反映金融机构普遍建成了有较高灾备能力的算力基础设施。在地域分布方面,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全国性金融机构采取了以一线城市为主向二线城市及西部发展的整体布局策略,越来越多将算力中心布局或规划布局至西部地区,尤其大数据类、AI类应用向西部迁移趋势明显,而区域性金融机构算力中心则主要部署在本地区。展望未来,面向更加数字智能时代需要,金融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将继续朝着更加灵活、高效和安全方向发展,更加重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并加强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以适应不断变化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此外,金融算力基础设施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未来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其布局规划不仅需要技术层面考量,也将上升至机构战略规划层面,得到更高层级总体设计与资源支持。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