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

2024年是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之年。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处“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激烈碰撞局势,面临与以往时期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在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新问题。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但面临的下行压力和风险挑战持续增多;三季度末,中国调整宏观政策定位,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有效扭转了中国经济逐季下行的态势,呈现八大触底企稳迹象:一是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一轮强势反弹:二是房地产销售出现止跌回稳迹象;三是基建投资的增速大幅反弹:四是消费增速触底回升:五是工业增速企稳回升:六是服务业增速明显好转;七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八是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度整体回升。随着各项指标改善,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触底反弹,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以更好的姿态迈向2025年。
2025年是中国经济筑底回升之年。本轮政策调整初见成效,但仍需巩固的复苏基础和即将面对的外部冲击并未减轻,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短期内回升继而再度回落的风险。但与2024年不同,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四大新机遇:一是本轮宏观政策调整有力扭转了短期经济下行趋势;二是资产价格效应有助于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及预期改善:三是提前为应对外部冲击提前做足了政策准备;四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有望逐步落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积极宏观政策的持续实施年、深化改革方案的推出落实年,同时也是多重力量交织下的结构调整年,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下行风险:一是全球地缘政治升级外溢的风险;二是中国出口增速显著回落风险;三是总需求超预期失速风险;四是产能利用不足引发企业绩效恶化风险:五是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六是股票市场剧烈波动风险;七是青年群体失业率再度攀升风险;八是债务处置引发局部经济收缩风险。
在上述定性判断基础上,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本报告对2024-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情景预测。其中,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4.9%,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4.8%;在乐观情景下,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5.0%,2025年增长5.2%;在不利情景下,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4.8%,2025年增长4.6%。
报告认为应在四季度经济反弹的基础上趁胜追击,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推出实质性改革方案,将近两年中国经济短期恢复所积蓄的潜在力量转化为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报告建议将本轮宏观调控进行到底、将符合政策一致性评估的改革举措尽快推出。为此,报告提出了七方面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复苏;改革开放;增长预测一、总论与预测
2024年是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之年。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处“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激烈碰撞局势,面临与以往时期不同的压力和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在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新问题。
1、实际GDP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名义GDP速增偏低,经济逐季下滑压力
加大。这意味着由于总需求不足所产生的经济内生性紧缩效应达到了新的高度。
2、消费和投资等内需严重不足是导致总需求偏弱的主要因素,出口等外需回暖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2024年总需求的相对稳定。这意味着在未来可预见的外需显著回落之前,快速稳定和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3、工业生产保持强劲态势,但服务业生产显著回落。在外需回暖的支撑下,作为可贸易、可储存的工业部门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而不可贸易、供需同步的服务业生产则处于相对低迷状态。
4、物价持续低位运行,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底部延长。从经济周期相位看,综合供给、需求、物价三方面情况可以判断,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仍处于“经济周期底部”。
5、短期经济形势亟待改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更需挖掘。国民经济大循环呈现“消费<投资<服务业<GDP<工业<出口”的基本格局,这是一种典型的“内需不足、供需失衡”的表现,而这一格局的不断延续也导致长期经济增长潜力难以充分释放,实际GDP水平相比长期增长轨道不断向下偏离。
6、消费者信心和预期持续低迷,制约消费增长潜力和社会经济活力。纵观中国经济近两年多的恢复性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信心和对未来预期始终未发生实质性改善,是导致消费复苏乏力和国内大循环不畅的直接原因。
7、企业绩效改善后再度恶化,产能闲置制约投资扩张动力。在总需求不足情况下,企业绩效状况难以持续深度改善,特别是工业部门生产强劲的同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后又再度转负,标志着经济复苏任重道远。
8、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导致政府支出由扩张转向紧缩。随着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尤其是部分债务压力较大的地方政府面临严重困难,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第三大引擎不仅在本轮逆周期调节中哑火,反而带来了经济收缩效应。
9、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给中国经济各方面造成较大的短期下行压力。在持续三年多的房地产市场下行调整中,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等系列指标经历了持续而严重的收缩,成为当前投资、消费、金融信贷、地方财政、经济增长等
一系列宏观指标恶化的“震源”。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