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顺差主要来自于中国、东盟、俄罗斯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和东盟作为主要的制造国,其贸易流向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18年以来,受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呈现出对发达国家出口占比降低、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占比提升的特征,中国贸易伙伴多元化发展,新兴市场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动能。随着贸易站构不断优化,我国的出口韧性也不断强化。
2018-2023年间,中国出口金额和贸易顺差分别增长8923亿美元、4712亿美元,通过出口金额和顺差量级关系,大致可将中国贸易伙伴分为三类:
1)以美国、欧里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是全球贸易逆差的集散地,是主要的消费国。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仍以机电产品为主导,占比超40%,但贸易摩擦后机电出口金额有所下降:而对轻工消费品的需求有所增长,特别是玩具出口金额增长明显,纺织原料及制品虽小幅回落,但占比仍在10%左右。
2)以东盟、墨西哥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出口金额显著抬升,体现了全球制造业产能的转移。2018-2023年间,中国对东盟以及东盟自身两者顺差增量的量级相当,并且以越南、印尼为例,机电、贱金属及化工等中间品出口占比和增量较多,体现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互联。
3)以中东、拉美为代表的资源大国,进出口两旺,出口主要得益于资源品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优势,进口则是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增多。中国对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结构均呈现出高端制造业以及化工相关制品占比较高且增量较多的特征,反映拉美国家对于上述产品消费的增多,而对于轻工制造类产品的出口增量较少。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里现多元化和高端化趣势,不仅保持传统制造业领城的竟争力,而且在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机电、音像及零附件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无论是占比还是增量角度都是贡献最多的分项:化工、塑料橡胶制品等产品的出口增长也显示出中国在相关产业产品输出能力的提升;而低附加值的商品如纺织原料及制品占比虽位居前列,但增量排名靠后,同样反映出我国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产业变迁。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