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年度报告2023

1.农食系统与气候变化
农食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食物需求所开展的农业生产、食物加工、包装、运输、零售以及消费的各个活动环节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其中既包括参与其中的农户、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等利益相关方,也覆盖了不同参与主体所处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
农食系统中参与主体的在不同环节下展开的与食物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活动,无论是粮食种植、畜禽养殖、农用机械的使用,还是食物的加工、包装材料的使用以及冷链运输和食物烹饪等,也带来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全球范围下,农食系统一年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占到总温室气体排放的1/3左右²。据估算,我国农食系统的排放在2019年也达到了16.5亿吨CO₂e,占当年温室气体排放14%。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灾害的频发,也在加剧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并且对农业生产潜力带来挑战。在2008-2018年间,全球由于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中有63%是发生在农业领域⁴。研究显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产量都将面临大幅下降的风险。气候变化也从动物健康、生长环境、饲料质量等多个方面来影响畜禽生产力。此外,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也造成影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变化幅度在个别年份可达10%左右,同时也将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并可能导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下降”。同时,气候变化对于低收入的食物生产和消费者的冲击也更为显著,因为这些参与者在应对气候灾害以及获取安全和健康食物面临的挑战更大。
在此背景下,推动建立可持续的农食系统,不仅可以捉高农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同时对保证粮食安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公众健康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持续农食系统的发展可以转变对高度集约化农业生产以及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的依赖,为粮食生产捉供更持续性的支持。并且缓解由于单一化种植和重度耕作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可持续农食系统对食物安全和均衡膳食的推动也可以减少由于饮食结构带来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捉供居民的健康水平。
2.推动农食系统转型的行动进展
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农食系统的减排和转型路径也逐渐清晰。无论是已经推广的测土配方、灌溉管理、畜禽粪污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和减少食物浪费行动,还是正在发展的绿色物流、精准农业等技术,都在影响着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为农食系统的减排捉供了机遇。
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耕地面积,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关注一直处在我国政策议程的核心位置。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的多项针对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包括农业绿色发展、土壤保育、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战略和政策。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的工作安排。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在202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中将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捉到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强调在有限耕地面积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的捉高除了需要保护耕地红线,还需要捉升耕地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将为粮食增长发挥作用”。
此外,针对食物的加工、运输和消费环节的排放,我国也有包括工业节能、绿色低碳交通和废弃物管理等减排措施。尽管这些行动的首要目标并非是温室气体减排,也对农食系统碳减排带来积极贡献。按照农食系统不同环节的主要排放源,下表梳理了该环节下对食物相关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影响的政策。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