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上下游合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pdf

海内外政策加持,绿氩比例有望快速提升,电解槽制氢空间广阔。近期国内外关于绿氢制备政策催化不断,已有多个省份明确氢能生产无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明确允许在化工园外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氩加氢站,不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解决了目前绿氢制备的痛点。工业绿氩自供比例有望随着绿氩生产成本下降及政策推动而快速提升,目前来看,2022年全球低碳排放氢气产量不足100万吨,仅约占全球氢气
总产量的0.7%:2022年中国绿氢产量占氢气总产量的0.9%,不足1%。总体来看,中国制氢路径以煤制氢为主,全球制氢路径以天然气制氩为主。根据IEA预测到2030年,低碳排放量氩气产量将占据总产量的20%,且其中有70%以上的低碳排放氢气由电解水路径制取。
下游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助力氢燃料电池快速发展。燃料电池零部件国产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已经从六年前普遍在4000元/kW以上下降到2023年已经触碰1000元/kW。燃料电池系统由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主要零部件组成,电堆成本占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的65%。电堆主要由多层膜电极和双极板堆叠而成。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零部件,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器组成,占燃料电堆成本60%。燃料电池系统中电堆核心零部件如膜电极、双极板等国产化是电推成本下降的关键因素,随着成本下降及地城性政策扶持,氢燃料电池车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直能作为新兴能源被首次提度。报告指出,要加快前沿新买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在此之前,2022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氩能在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性定位,制定了中国氢能产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氢能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国家级中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被明确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特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规划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氩能和氢能产业发展目标,除交通领域的试点应用外,规划还强调氢能在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多元应用。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系统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有助于提高氩能产品技术门槛,降低产业链各环节的街接成本,从而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首个国家层而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绿氢制取政策上,主要为各地立项管理的方式,发放绿虱项目专项补贴以及放松危险化学
品安全生产许可。由于绿氢项目具有多能互补、绿电与制氢耦合发展的特性,其建设项目
中既包含绿电发电部分,又包含制氢部分,在项目立项管理上存在多种管理方式的交叉。
氢能作为能源进行产业化生产属于新兴事物,各地仍在探索制氢项目所应适用的立项管理
方式。2023年1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
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试行)》,在项目立项管理方而,内蒙古自治区鼓励风光制氢一
体化项目和氢能应用项目由盟市能源主管部门实施一体化备案:青海省发改委2022年12
月印发《青海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对于绿氢项目,要落实《国家
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青
海省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绿氢项目原则上等同于配置
储能,在立项方面以按照电源项目进行管理为原则。
绿责生产无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政策松螂或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氢气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的危险化学品,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制氢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应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河北省成为首个对绿氢项目“松绑”危化品管理的省份,其在2023年6月印发的《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在河北省之后,吉林省在2023年11月印发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也明确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2024年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氩能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并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