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采购报告2023.pdf

世界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今年年初,中国取消所有旅行限制,重新向世界开放。市场和消费者信心大振,冀望中国推动全球疫后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经历了初期反弹后,却在第二季度增长乏力。直到第三季度,国内消费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扩张性政策推动下重拾增长势头。
世界各国通胀水平自2022年峰值逐步回落,但尚未降至各自央行设定的目标范围以内。为此,央行官员对降息态度谨慎,严防通胀反弹。美欧国家经济低迷、高利率更加抑制进口需求,影响大多数利丰研究中心监测的采购国出口表现。
自2020年底以来一直折磨服装和鞋类出口商的高运费和高原材料、能源成本,自今年开始下降,预计会继续呈下降趋势。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从2022年2月11日3,587.91点的历史高位跌至今年9月28日851.96的三年低点。费用的持续走低将进一步缓解服装和鞋类出口商的成本压力。
货币层面,今年9月底的美元指数显示,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收复了自2022年最后几个月的大部分跌幅,致使亚洲货币兑美元汇率在2023年前9个月再次下跌,但是跌幅比去年同期大幅缩小。土耳其里拉和巴基斯坦卢比例外,二者兑美元较今年年初分别贬值31.7%和21.4%。因此,服装制造商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依旧会上升。
另一方面,许多服装采购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以支持低薪工人应对生活成本上涨。截至2023年9月,利丰研究中心监测的23个服装生产国中有14个国家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埃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基斯坦、菲律宾、土耳其和越南,工资上涨幅度从3.1%到37.0%不等。
全球供应链继续受到地区冲突的干扰。俄乌冲突结束遥遥无期,巴以冲突却在今年10月进一步升级,让本已出现和解曙光的中东地区再次阴云密布。如果战争蔓延出两国国界,苏伊士运河将首先受到影响,随后是霍尔木兹海峡。这将对从亚洲到欧洲的集装箱运输航线造成严重干扰。中东冲突必然导致油价上涨,进一步增加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
中美两国官员今年接触增加,但两国经济关系却有恶化趋势。截至10月,美国商务部将另外82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列入清单的实体获取美国软件和技术的能力將受严格限制),并于10月份发布了三项新规定,进一步收紧先进芯片对中国的出口。美国总统拜登8月发布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中国某些科技领域的投资。作为反制,中国自今年8月1日起对14种镓和锗产品实施出口限制,这些金属是生产芯片和其他电子元件的关键金属。
尽管中美贸易战升级、全球供应链更加碎片化,今年区域贸易集团却继续成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获得15个成员国中14个国家的批准,菲律宾是今年6月批准该协定,是该协定的最新生效国。在采购来源国出口表现不佳的大背景下,RCEP区内贸易成为亮点。例如,2023年前9个月,柬埔寨对全球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7.8%,但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出口却同比增长23.6%。同一时期,东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在世界的另一边,墨西哥和加拿大今年超过中国,成为美国前两大进口来源国——这是自2007年以来,中国首次失去美国最大进口货源地的地位
全球范围内,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安排亦取得进展。10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将现行普惠制再延长四年至2027年,继续为发展中国家向欧洲市场的出口提供免税或最低关税。6月,英国政府推出新的《发展中国家贸易计划》,取代普惠制,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低的关税、更优惠的待遇和简化的贸易规则。与此同时,《印度一澳大利亚合作与贸易协定》于2022年12月29日生效,《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特惠贸易协定》于2023年5月1日生效,而其他国家之间还有更多贸易协定已签署或正在谈判进程中。
据利丰研究中心的观察,2023年,已有多个制造业国家通过加速采用数字化和进行数字化方面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例如,新加坡和柬埔寨合作实施“金融透明走廊倡议”,允许两国的金融机构交换有关各自国家中小企业买家和卖家的可靠信息,以评估融资支持力度。信息交流的加强还有助于中小企业接通更广泛的数字贸易网络,例如Business Sans Border Proxtera全球网络,并为中小企业在东盟和其他增长区域内提供更强的贸易连通性。
与此同时,采购国致力于构建更加环保的全球供应链。为鼓励非欧盟国家进行更清洁的工业生产,欧盟提议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对进口碳排放水平较高的产品征税。《碳边界调整机制》于2023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性实施阶段,首先适用于碳排放量高、“碳泄漏”风险大的进口商品和原材料,涉及行业包括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这一机制最终将涵盖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内所有部门排放量的50%以上。我们的业界专家表示,随若《碳边境调整机制》适用范围的扩大,纺织服装作为碳密集型行业,必然会被纳入其中。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采购代理商和制造商如果想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优势,必须未雨绸缪,立即采取可持续发展措施,减少碳足迹。
未来的世界只会更加动荡。全球采购企业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并要不断采用新技术,以便快速应对紧急情况。尽管北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和亚洲三大贸易组团正在逐步形成,近岸化趋势亦不断加强,但由此得出中国正在失去全球供应链中心地位的结论却过于仓促。墨西哥和越南等国作为采购国的地位的确不断提高,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也正在增加。此外,亚洲在劳动力和运营成本方面仍然具有竞争优势,其完整的区域供应链更能够提供采购所需的灵活性。因此,该地区将继续成为时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中国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将继续成为亚洲服装出口国机械、原材料和资金的重要供应国,在全球采购链中发挥若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个动荡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政府和企业都必须保持创新并秉持成长心态,以应对全球经济和供应链面临的下一次重大冲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