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1年,我们探索地区制度环境、CEO管理自主权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时,就使用了世界银行的中国营商环境调查数据,以及樊纲教授主导的中国地区市场化指数(2012发表于《管理世界》)。彼时,我们就考虑构建一套纵(年份)横(地域)可比、方便获取、持续更新的中国制度环境数据库。这一设想在张三保2014年到INSEAD访问研究时,获得合作导师陈国立教授的支持。
2018年,张三保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任访问学者,主攻中外主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回顾。基于这一研究,我们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所提营商环境建设的四个方面——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¹、人文环境——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出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客观数据开展量化评价,成果于发表于2020年《经济管理》。同年,我们正式组建武大—北大营商研究联合课题组,首次发布了《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论文和报告公开发布后,陆续收到一些省份关于指标体系、测量方法、数据效度等的反馈,以及学界同仁对于更详细数据的请求。
2021年,鉴于“十四五”规划纲要未就营商环境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基础上增加新的建设目标,我们继续以“市场、政务、法治、人文”四种环境为一级指标,并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调整了法治环境和政务环境下属的二级指标及其权重,更新了多数三级指标的测量方法,统一了各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实际年份。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当时可获取的最新指标数据,我们逐年评估了2017~2019年中国省份的营商环境情况,并于当年中秋正式完成了《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
告2021》。
以2021年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2022年3月,我们结合相应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调整了个别指标的数据来源,并逐年重新评估了2017~2020年内地31省份营商环境,以确保数据纵向可比,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省份营商环境
研究报告2022》。2023年6月至7月间,我们组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全国31省营商环境研究实践队,完成了201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营商环境量化评估工作,
并第一时间公开发布了评估数据库。
同时,在学界同仁的强烈呼吁下,并考虑到我国多个省份虽然经济形势趋紧、但为了摸清下辖各城市营商环境状况、仍连年投入不菲经费的现状,我们作为领域学者有必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即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和方法,客观而低成本地评估出各个城市营商环境水平。鉴此,基于省份营商环境量化评估工作的经验积累,并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我们构建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了2017-2021年间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营商环境量化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形成的数据库,已在北京大学开放数据平台公开发布。
基于该数据库,我们组织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暑期实践队、DBS-2023及DBS-2024团队于2023年8月至11月间完成了2019-2021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旨在为各省或城市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对标对象、完善优化策略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报告是团队合作的结晶。课题组由张志学和张三保共同领街,对成果负责。课题组成员包括:李佳芮(队长)、韩嘉杰、赵一凡、刘天涵、林子擎、代晓悦、杨佳鑫、王若彤、徐怡恒、朱远铮、刘博扬、季永吴、王证樘、王锐霞、张馨予、梁晨、杨学林、刘雨佳、徐可、李翊铬、窦士博、李喜仪、曾塬原、王已阳、寇子明、陈彦君、何新奥、陈诗诗、叶可扬、王梦涵、尚小楷、郭春雨、张晓薇、胡强、胡如玉、崔翔、郭薪伊、李诗研、郭卜喜、汪晨希、江如蓝、吴美莹、张子璇、原紫薇、白喜璐、徐渐行、韩佳轩、张青未、李谨言、金鹏程、孟莹、包馨鑫、邵佳欣、王玮琪、马骄阳、刘圃来、马郡莹、高睿睑、周文棋、黄宇航、魏鹏广、黄宇晖、闻博文、杨琳、张雨欣、金易直、陈雅娴、庞浩桐、李静贤、邓熙悦、唐文轩。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营商环境、总经理自主权与企业技术创新”(72072137)资助。
本报告属于学术研究成果,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或立场。文责自负。报告免费公开,仅限学术研究或内部使用,不得用于商业或其他用途。未经作者授权,不得将本报告包括正文、图表等任何部分内容出售、出租或在网上发布。侵权必究。若需授权,请致信:chndbs@aliyun.com。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