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后现金援助的适用方向与可行条件:基于积石山地震后快速调研的考察.pdf

0概要
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使用现金、代金券、以工代赈等手法向受灾群众和社区提供资金,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方法。围绕这种方法,产生过各种顾虑,也有过许多实证研究。如今,现金援助作为一种国际人道工作中的主流援助方法,也作为政府部门在救灾赈灾、扶贫发展中常用的方法,常与物资发放、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活动等并行。
甘肃/青海积石山地震发生以来,许多社会组织在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支持恢复重建时,也开始使用现金援助的方法。总体来说,中国社会组织在灾后使用现金援助时,态度较为谨慎,也仍处于摸索方向、积累经验的阶段。
本报告旨在探讨积石山地震灾区从过渡安置向恢复重建转化的阶段,由社会组织进行现金援助的适用方向和可行条件,进而为更广泛灾后场景中的现金援助积攒经验。团队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综合描述了积石山县和民和县受灾群众在安置阶段的状况和需求,并对受灾地区市场进行了简单调查;基于此分析了受灾群众和干部对现金援助的认知和接受度,提出了在多个领域使用现金援助的建议,以及现金援助方法在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风险。
我们发现,基于积石山地震后地方市场较快的恢复进程,以及当地干部群众对现金补贴和以工代赈形式的熟悉、理解,在这次灾害后开展现金补助、代金券、以工代赈项目,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认知准备和操作环境。在食品和居家用品、生活卫生、儿童和少年、妇女、老龄残障人群及其家庭、住房、生计等多个方面,基于地方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网络开展现金援助,将不仅能让受灾群众获得现金而直接改善生活状况,也能够适当引导和鼓励大家建设更坚固的住房、更有序的社区环境、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可持续的生计;让受灾群众施行更大的自主性,增进对灾后生活的主导权,提升大家面对恢复重建的精神面貌。
我们同时也发现,不应将现金援助项目的目标简单地设定为发放现金,而需要看到在充分的社区沟通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现金发放方式,可以帮助被灾害打断的各个社会要素之间的连接重新恢复,也可进一步促进观念、知识、社会关系的改变。
我们还发现,现金援助常常不适合单独实施,许多现金援助项目需要与物资与设施配备、技能培训、技术支持、资源链接等援助方法互配互补,从而实现更好的效果。此外,各种现金援助方法都需要有较为充分的前期调研、社区参与与社区沟通,以及规则设计。
本报告分为如下章节:第一章对灾害后的现金援助进行概述,简要回顾现代人道援助中现金援助方法主流化的过程,勾连中国国家建设发展进程中多个领域中实践的现金援助,综述灾
后现金援助的一般原理和实践要点。在此基础上,对本报告使用的“现金援助”做出定义,陈述
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本次地震灾害影响的地区进行描述,根据地形和地理区位对受灾地区进行了分类,陈述其多民族状况和家庭状况,概述了调研时期所见的安置区状况,以及当地市场的分布、恢复状况和村民与市场的关系。第三章分领域陈述了受灾群众和社区在调研期间呈现出的需求、需求的供给,并建议了对不同领域需求使用现金援助的适用方向。这一章涉及食品和居家用品,生活卫生,对儿童与少年、妇女、残障者等易受损人群的支持,住房,生计五个领
域。第四章总结调研成果,分别简述固定性过渡安置期的需求、受灾群众和干部对现金援助的认知、本地灾后市场状况,以及现金援助项目的执行环境及可能的风险。
本报告由北京恒善公益基金会资助,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徐诗凌博士主笔,调研和写作支持团队包括:徐诗凌,郑晓,郝南,杨艳武,都海郎,李潇,李卓思,董袆,高致远。报告草稿还融合了范晓雯、谭花、卢玮静、王乐、连芳、李高明慧、韩青、朱秋霞、纪寻、李红的宝贵建议。调研得到了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和亚太区域办公室的技术支持,以及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的一线支持。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