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前瞻2023年第45期(总833期):各地发展工业大数据的进展、问题及建议(信软所)-水印版.pdf

工业大数据作为工业与数字经济之间的桥梁纽带,对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实融合,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意义重大。为此,赛迪研究院对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杭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1个省市及部分行业领域专家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地方在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标杆示范、集群载体、要素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仍面临数据流通不畅、技术产品不强、解决方案不足、惯性思维局限等问题。下一步,建议打造工业大数据先导区示范标杆,同时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地方工业大数据发展进展
(一)支撑工业大数据流通的基础支撑能力基本形成
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加快推进。各地加大5G、千兆光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提升工业互联网支撑服务能力。如山东省实施“感知能力”提升工程,部署物联网终端数超1.64亿个。青岛市建设了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上线特定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福州市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600多家纺织化纤企业。二是工业数据的采集汇聚不断加强。各地积极实施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如山东省培育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四类平台共60个,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体系。宁波市基于“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推进产业数据汇聚共享。江苏省制定《信息技术大数据工业产品核心元数据》国家标准,推进工业大数据产业标准化。三是数据资源的资产化运营加速落地。各地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数据交易中心、数
据中介、数据经济人等数据服务新模式。如江苏省、广东省发布首席数据官制度。上海市布局新型数据交易所,推进多层次数据交易流通机制,打造“数商”交易生态。
(二)释放工业大数据价值的应用标杆示范不断涌现
一是示范应用场景加速涌现。全国过半省市发布数字化场景清单,引导工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如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青岛市搭建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工业赋能”场景2110个,共4076个企业需求被150家服务商接单。山东省开展数据应用效能综合评价,推动典型案例“一地创新、多地复用”。二是工业企业全流程数据
驱动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已培育形成11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
厂,聚焦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制造过程的重点环节,共同
打造241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且多个场景之间实现了良好地集
成协同。比如,地方层面,浙江省建成41家“未来工厂”,以数
据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江苏省培育198个智能制造示
范工厂,推动企业“智改数转”。上海市公布100家智能工厂名单,
发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标杆带动效应。三是地方探索开展工业大
数据示范区建设。如江苏省打造了7个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
区,聚焦工业大数据开展先行先试。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