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体经营户总量测算与新冠疫情冲击评.pdf

2020 年年初,起源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所有省份,截至2 月27 日已致全国7.8 万余人感染,病亡2700 余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不仅严重危害国民的身心健康,还因为突然性的“封城”、“闭户”,在短时期内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广大个体经营者,持续性的闭门休市,已经给千百万以此为生的家庭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大多数地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但是,与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大企业和大型商超复工复产相比,各地地方政府对推动个体经营户恢复营业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然而,遍布城乡各地的沿街商铺和流动商贩等个体经营户,不仅是很多家庭赖以维生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对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月23 日召开的从中央到省、地市和县各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均参加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要“解决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营业的问题”。2019 年12 月30 日、2020 年2月18 日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都肯定了个体工商户、“小店经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包容性就业的重要价值。

不过,个体经营户的重要价值虽然已经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无论是政策界还是学术界,对个体经营户的具体经营情况却甚少讨论,对全国和各地区的个体经营户的总量、营业额、结构等,也缺乏更详细的统计数据,因而难以更深入地研判分析。疫情对个体经营户的经营到底产生了多大冲击,也缺乏量化的评估分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作为一种非正式或半正式的商业活动,沿街商铺和流动商贩等个体经营户的相关统计比较困难,因此在统计上会或多或少地被遗漏。在上述背景下,本报告利用支付宝旗下的数亿级的“码商”数据和机器学习分析方法,估算了中国个体经营户的实有规模,然后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疫情对个体经营户产生的冲击,并特别考察了金融科技起到的缓解疫情冲击的作用。上述研究成为可能,完全是因为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深入发展和广泛渗透。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支付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购物消费时的首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的调研数据,2018 年,全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82.39%;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也达到72.15%。在此大环境下,不仅各种互联网线上的商业交易是通过互联网支付等线上支付手段进行的,甚至各类沿街商铺和流动商贩等个体经营户也是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等机构提供的二维码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来进行收款的,这就为这些个体经营户留下了重要的数据记录。而这些数据信息在这些收单机构内的积累形成的大数据,就可以产生单个数据点所无法产生的价值。例如根据这些收单流水等信息,收单机构就可以自己或联合其他放贷机构,向这些被传统金融机构完全忽略的小店小铺发放贷款,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金融机构放贷的边界,有力地促进这些国民经济毛细血管的成长。而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形成一定的积累后,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分析这些非正式和半正式商业活动的规模及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就业等方面的价值。本报告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胆尝试。具体而言,在本报告中,课题组基于支付宝数亿量级的二维码收单工具——“码商”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等分析方法,估算了中国个体经营户的总量。就分析的具体思路而言,课题组的一个核心假定是杭州作为支付宝的总部所在地,支付宝的码商已经对杭州市的个体经营户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即杭州的码商数量与个体经营户数量基本等同。基于这一假定,课题组对杭州市的经济、人口、地理、气象等特征与码商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机器学习建模,并进而将杭州市训练得到的参数“泛化”到其他城市,根据其他城市的上述经济人口等特征和上述参数,估算该地区的个体经营户的总量。在上述建模中,为了更好地解决微观数据聚合尺度的问题,课题组还将全国划分为26.7 万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泰森多边形。根据我们的估算,全国2018 年个体经营户总数量约为9776.4 万户,比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到的官方口径高出54.8%,按该次普查得到的个体经营户带动劳动力的平均系数推算,全国个体经营户实际贡献的就业量约2.3 亿人,平均每天产生约2.3 亿笔交易,全年营业额达13.1 万亿元,约占到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在估算出全国和各地区的个体经营户规模之后,我们进一步定量评估了本次疫情对个体经营户产生的冲击。评估的基本逻辑是根据2019 年同期以及2020 年1 月20 日前两周的码商数据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如果没有疫情发生,在2020 年1 月31 日(正月初七)-2 月14 日(正月廿一日)两周时间内,码商的总量、交易额等“反事实结果”,然后与2020 年这两周时间内实际发生的商户量、交易额等进行比较,两者相差就是疫情这个突发的外生冲击的真正影响。具体而言,根据我们的估算,在重点疫区湖北省,码商活跃商户量和交易额分别下降59.3%和69.7%;而在全国其他地区,活跃商户量和交易额则分别下降约40%和50%。而在金融科技缓解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和就业作用的分析中,我们基于我们课题组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底层指标与不同地区码商数据的匹配和回归,发现一个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显著缓解疫情对该地区个体经营户的冲击。具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精准发放的贷款每增长1%,疫情带来的影响平均就减弱2.57%。如果一个地区基于数字技术精准发放的贷款,能从全国的均值发展到杭州的水平,会使得疫情的负面冲击下降约51%。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课题组提出以下几个政策建议:第一,划分疫情风险等级,精准施策,逐步支持个体经营户有序复业。在疫情爆发初期,各地采取一刀切的防范措施,可以理解。但随着对疫情认识的逐渐深入,特别是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的新形势下,各地应该尽快按照中央部署,根据风险等级,做出响应级别的相应调整。各地政府应该在充分防范疫情风险的前提下,为个体经营户有序复业创造有利条件。第二,采取各种措施,切实降低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成本。政府应该在不放松疫情防范措施的前提下,保证全国物流的畅通。鼓励沿街商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物业公司、房地产企业、商场等机构对微型商户减免疫情期间的摊位费、房租、管理费等费用。而税务部门则可允许这些机构将减免的租金、摊位费等进行税前抵扣。对于商业用水、用电价格进行适度调整。第三,将资金直接推送到离个体经营户最近的金融机构,同时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作用。一些数字金融机构利用移动支付等数字技术,解决了获客难与风控难的问题,服务了大量的线上、线下个体经营户。但数字金融机构往往缺乏资金,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央行再贷款、专项债及资产证券化等工具把资金推送到直接服务个体经营户的网络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同时鼓励它们通过贷款展期、息费减免等手段帮助个体经营户维持经营,共度难关。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