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普及型消费已经满足,品质需求成为消费的主流,并引发了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经济形势压力下,消费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方式,如何用最少的钱买更高价值的产品成为整体诉求。新消费时代下,居民消费模式发生哪些变化?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呈现哪些消费特征?随着高线城市消费观念回归理性,低线城市居民购物渠道更加现代化,又给哪些零售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消费升级大势所趋,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消费习惯呈现区域性差异;一二线城市消费回归理性,更倾向于选择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低线城市消费升级受渠道变革影响较大,购物渠道逐步现代化,网购占比增加。
2019 年1—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0%,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近年来,伴随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模式由普及型消费上升到品质消费。然而中国地大物博,低线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与高线城市差距被逐渐拉大,2010 年一线城市人均GDP 是三线城市的3.8 倍,而2018 年扩大到5.2 倍,高低线城市居民消费习惯必然出现区域性差异。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由于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较高,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消费已显现出“去炫耀性消费”趋势,从关注大牌,到更专注实用和性价比消费。在过去几年里,网红商品和爆款商品盛行,然而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能用最少的钱购买更高价值的商品成为整体诉求。但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并没有降低要求,只是显现出更为理性成熟的消费观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而对于品牌溢价方面更加谨慎,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性价比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潜力较大。
低线城市消费升级现象相较于一二线城市更为明显,消费边际增量提升较大。一方面,一线城市常驻外来人口回流,使低线城市的消费人群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信息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观念传导到低线城市,随着购买力提升,三四线消费市场不断壮大。低线城市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实现从杂牌向有品牌过渡,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低线城市居民消费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居民买菜由菜市场转到菜品更低价、环境更整洁的超市和大卖场,并且网购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