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或将挑战“新常态”的下限。2019年,国家公布的GDP增长目标下调至6%-6.5%,这一目标已经连续三年下调,低增速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而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很可能会打破“新常态”下的脆弱平衡。在这一背景下,银行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国银行业ROE连续多年下降;同时,互联网以及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颠覆性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挑战银行现有业务模式。银行业转型与创新迫在眉睫。
政策方面,监管机构持续加大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力度,严监管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进一步调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之间,政府做出了明确的政策选择,监管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一条越来越严的“单行道”: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23号文,进一步强调了对银行不良资产的认定口径,对信贷资产处理转让提出明确要求,对于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也进一步收紧。发文明确传递出监管部门重视银行风险管理,并且希望进一步收紧银行风险管理口径、强化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政策意图。
银行业资源有限,未来究竟应该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业务拓展”还是“风险管理”上?这是每位银行“一把手”都应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制造业等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不景气波及到银行业,导致银行综合业务经济利润为负,资源投入越多,对全行ROE的负面影响越大;另一方面,在风险管理上的投入却能直接带来真金白银的价值;例如在不良资产清收领域,打造总行专职的“不良清收”团队,提高技术投入,能在资产回收方面给银行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鉴于此,我们认为银行需要开始思考平衡“业务”和“风险”之间的资源投放。
新常态与数字化时代下,风险管理必须成为银行的“一把手”工程。一把手需要带领全行积极应对风险管理四大议题:一、直面“降存量”:面对存量不良高企,“降存量”是各银行的首要任务,银行必须确定清晰目标,建立专业团队,探索多元化清收处置渠道,建立精细化配套管理机制,利用科学化工具方法,降低存量不良包袱,确保银行轻装上阵;二、打造“控新增”新能力:降低新增问题资产同样重要,建议银行以风险文化理念为指导,贷前强化客户准入,贷中建立专业独立审批制度,贷后围绕预警模型,建立科学化贷后管理、以问责考核机制和系统工具为依托,建立完备的风险管控体系;三、拥抱数字化“新模式”:数字化新时代带来了业务发展“新模式”,围绕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等业务出现一系列新模式,银行应建立相应的数字化、线上化、精细化风险管理能力,助力新业务模式蓬勃发展;四、构建“新能力”:银行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在风险管控中应用大数据与分析技术,降本增效、创造价值;另一方面,针对数字化带来的新风险类型,如模型风险、网络风险等,银行要强化应对能力。
我国银行业正处在“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专业化、精细化、协同化,商业模式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我们由衷希望本期CEO季刊能够激发各方思考,就如何通过风险管理打造银行竞争力积极展开讨论与探索,帮助中国银行业打造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一套适应新常态、新模式发展方向的风险管理体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